最近秋天到了,周末孩子起床时间也开始变晚了,往往心里想着孩子学习比较累,让他多睡一会儿,心里想着留30分钟,把洗漱吃饭都解决了吧。
结果是孩子先在床上滚来滚去,好不容易下床了,就到自己玩具堆里面去玩起来了,感觉孩子对上课这件事没什么兴趣(实际上,这门课当初是他自己要上的),看到孩子不急不慢去玩,一点也不担心迟到,想着报课时满口答应好好上时,我的情绪出来了,这时我心里一转念,说这些话把自己的情绪释放出来,会给这次上培训班课程带来什么积极的结果呢?
答案是没有任何结果,甚至会影响我和孩子的情绪波动更大,最终都可能今天没去上课了。
随后把优势开关打开,看到孩子实际是他还没有像大人一样协调自己时间的能力,同时我们家长平时也没有潜移默化的去引导他,培养他有意识去在30分钟内,从起床到出门这样能力,他怎么可能会在我要求内完成呢。
也引发了我的反思是类似做作业也是,我们要求孩子在规定时间完成作业,标准是高出孩子现有知识和技能水平的,我们在陪伴孩子作业时,哪怕扯破嗓子说破嘴也没有,因为他目前还没达到这水平,需要我们家长慢慢地引导和觉察到他哪些方面要提高,要专门去训练他和及时鼓励他,而不是说一些情绪的话。
这最近当我有意识去觉察自己陪孩子时,我到底做了什么让孩子出现情绪,哪些时候孩子愿意去写作业。
陪孩子真得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不断反思,优化自己,和孩子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