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读《人类简史》,读到这样一段:“人类一心追求更轻松的生活,于是释放出一股巨大的力量,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但结果并没有任何人料想得到,甚至也不是任何人所乐见的,并没有人在背后操纵农业革命的发生,或意图让人依赖谷物为生。一开始只是各种小事,主要是希望吃饱一点,生活安全一点,但最后积累引起的效应,就是让远古的采集者开始花上整天的时间,在烈日之下挑水务农”。对于这个结论的正确与否不予置评,也不是问题的核心,关键是通过这样的一种观点,甚或是一种可能真实事实的陈述,我们能看到些什么,看到的这些很可能反映了这个复杂的生态系统的一些普世的规则。接下来就是《生活就是导师系列》的第三个关键词——混乱。
混乱,这个看似和稳定生态系统毫无关联的词语,其实更多的反映了生态系统在其自身的发展进化过程中的一系列状态,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到,其实生态的进化,并不是沿着一个特定的轨迹或者预想的情况在进行,而更多的是因为其中存在的各种生物体和非生物体的作用,尤其是生物体的作用,在其中产生一系列的熵反应,单独来看,这一系列的熵反应,所呈现出来的,就是一种类似混乱的状态,是在当时特定环境的综合制约下的随机行为,这在一个小群体中则表现为一系列的混乱,这就是微观层面看到的生态进化,即一系列的混乱和随机选择。反观现在,其实也同样如此,我们都无法预期下一秒是什么样的一种状态,因此,这一秒的每一个选择其实都是一种混乱和随机,不论这个选择看似是经过多么严谨的思考与论证,其实都是在一系列不存在的假设下做出的,本质来讲或者围观来讲就是一系列混乱,正因如此,在这之后短期可能表现出来的状态就是完全的不尽如人意或者完全的出乎意料,就像上面例子中的,一个小麦的选择竟然填饱了肚子,完全的出乎意料。所以,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尤其是在微观层面和短时间周期层面,我们的生活可能更多的展现出的是混乱,但是不要紧,因为这种混乱一般只是在微观层面和短周期中表现明显或者作用明显。
接下来就是第二个关键词——积累。古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里面就反映了这样的一种状态,和上面例子的一样。这个词语更多反映了中观层面或者一个较长的时间周期,对于人来讲,可能是一个甲子,对于生态来讲,可能几个世纪,但是这些终究有个限度。在这个层面,可以看到,虽然微观层面是一系列的混乱和随机选择,但是将这些选择积累并且拉长,达到足够的一个数量级,这时候就呈现出了积累的效应,一系列的随机事件经过积累,慢慢向着一个特定的方向变化,而具体这个方向走向何方,又会取决于前面一系列的随机选择,这时候,就到了人们常说的战略目标的层面,即一个周期内的发展方向,这个方向也是基于一些可能存在的假设而设立,而目标的设立是这个积累的第一步,后面就是讲这个目标变成混乱中的唯一靠谱标的物,反复去重复,或者想着这个方向重复,从而形成存在一定偏离的累积效应,但终究还是表现出了一切确定性,这表现在具体的生活上,很可能就是半辈子甚至一辈子,对于半辈子可能是那些勇于革命的人,有半百年度重头再看的勇气,比如褚老,而一辈子可能就是大多数人的反映。这其实就是第二个关键词,看似无序的发展在经过时间的润泽后,成为了自己脚下的路。
接下来一个关键词就是——发展。这个发展是不带用任何感情色彩的发展,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不好的,其实本质来讲并不存在好与不好,好与不好只对于特定时间特定群体而言。发展其实就是一个宏观层面的视角了,也是一个长周期的视角,这个可能超越了简单的一生,而是一个谱系,对于生态来讲,可能就是一种环境的选择了。在这个层面,则表现出了更多的确定性,是一种多个累积效应的叠加,从而表现出了上述例子中作者所展现出来的一种结果,在当时看似随机的一种选择,可能奠定了后来几千年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化;而对于单个人类个体而言,这种表现可能是几代人的发展路径,即人们常说的阶层,这可能是一个相同的层次,阶层的变化往往是需要几代人的持续的积累,这其实也反映了价值规律的变化,即常说的普世规律,这也可以理解为一种使命愿景性的东西,是几代人努力的结果。
综上,其实从这个例子中启发我们的,就是怎样去看待现在的选择,以后选择后的迷茫、坎坷、艰辛、不如意,以及如何的努力、发展、奋斗、改进等等。总结一句就是,烦恼往往来自微观,把站位太高、把视野拉长,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就是身陷问题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