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不要欺负你的孩子

下午接幼儿园的女儿回家,走在路上,两个人一起说说笑笑。在我们前面,有一对母女,女儿要从当前的路口过马路,妈妈不同意,已经走出了一段,回头朝孩子大声嚷着。孩子在后面哭闹着,看到妈妈走远了,只好往前走了几步。

正好我们也在这个路口过马路,我牵着女儿的手,朝斑马线走过去。那个孩子回头看到我们,胆子也壮了,返回几步,怎么也要也从这里过。妈妈无奈的返回,牵着她的手过马路,嘴里一直指责她太不听话。

到了对面,小女孩跑在我们的前面,回头看了一下和她一般大的女儿,她脸上的泪痕还没干,脸上带着一副委屈无处诉说的懊恼,然后赌气似的越跑越快。

而她的妈妈,气恼的骂着现在的小孩真是越来越不听话了。

仔细想想,一定是孩子的错吗?过马路,本来是应该走斑马线。所以孩子对。但是在没有斑马线的时候,我们也经常看没车的空档,快速过马路。

所以这件事,没有一定的标准,如果不一致,轻声解释给孩子听,或者觉得孩子的做法更好,干脆改变主意,按照孩子说的做。

只是,这位妈妈,她一直认为,是女儿不听话,而不会想到自己可以改变和孩子沟通的方法。一定要让孩子按照自己说的去做,无论对错。只是因为自己是妈妈,大人和孩子比较,在力量上有绝对的优势,如果不听话可以体罚孩子,所以孩子不得不顺从父母。

可是同样的事,如果发生在两个大人身上,就会改变方法,开始沟通。

我们之所以能这样对待孩子,因为他们只是孩子。

其实,就是变相的欺负孩子。

其实,很多时候,大人做事只是按照习惯、个人喜好去做,并没有考虑太多。比如过马路走斑马线一样,这些小事我们不以为然。甚至孩子提出的时候,大人也会出于面子,坚持自己的权威。

而小孩子又能怎样,她们还小,说不出太多道理。不过,她们会用哭来抗议,很多时候细细想来,其实是有道理的。

2

有一次带女儿在户外玩耍,一个妈妈带着五岁的小姑娘走过来。小女孩打扮的十分可爱,红色的公主裙,粉色的上衣,粉嫩的小脸上,一双深邃的大眼睛,看过的人不由得称赞她的美。她的妈妈打扮入时,也时不时和其它妈妈聊上几句。

而小姑娘玩滑滑梯的时候,到了滑滑梯的下面,她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公主裙也沾满了土。她的妈妈很气恼,走过去大声指责孩子,太不小心了。孩子看着妈妈变得十分生气,不知所措的低着头,没说话。看女儿认真承认错误,妈妈也停止了指责,坐着低头玩手机。不一会儿,她的电话响起了,就走了几步去接电话。

旁边的小姑娘小小子却玩的不亦乐乎,身上的衣服早都粘了不少砂子,头发也有点乱了,小脸也花了。他们开心的笑着,在滑滑梯上爬上爬下。小姑娘用羡慕的眼光看着他们,还是按耐不住内心的渴望,和大家一起玩了起来。

十几分钟后,小姑娘的妈妈回到这里,看到女儿玩的很疯,衣服变脏了,小脸也花了。她几步冲到小姑娘面前,硬生生的把她拖走。小女孩反抗无果,她坐在地上哇的哭了。那位妈妈在她屁股上狠狠的踢了她几脚,小姑娘用恨恨的眼神看着她,说:不就因为你是大人吗?所以经常欺负我!

本来还欢乐的气氛,顿时变的凝重起来。

那位妈妈觉得尴尬,同意小姑娘继续玩了。几个熟悉的妈妈劝她说,孩子终究是个孩子,玩是她们的天性。下次换件平常衣服就行了。

而那位妈妈,还在数落自己给她换了漂亮的衣服,孩子却不知道爱惜,真是不听话。

仅仅是换件衣服的事,妈妈非要打骂孩子,明明自己在欺负孩子,还口口声声说自己委屈。

每天,在我们的身边都有这些事情发生着。

这些事情,说大不大,看见的人谁又好意思给父母们建议呢!可是,我们也是从子女长大的,当这些事情一再发生的时候,孩子和父母的关系,间隙变的越来越大。

而每个孩子,在成人的时候,他们所在的家庭环境,深深的影响到他们和父母处理问题的方式。父母年老的时候,像小时候的孩子,希望孩子多陪陪自己,多和自己聊聊天。可是子女,早已成了以前的父母,他们指责父母的错,无视父母的感受。这一切的错,其实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已经种下了,而很多父母,还认为这些事不重要。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中午叫了我常吃的五谷杂粮粉,但这次叫了一份之前从来没有吃过的肥肠五谷粉。打开一闻味道还是觉得不是那么喜欢。 ...
    金晶花阅读 127评论 0 0
  • 喜欢长发披肩时触到的柔软的,温暖的像一双手呵护着自己的feeling,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时时刻刻做着准备,风雨...
    荀琉璃阅读 236评论 1 2
  • 01 在看《时间的恋人》的时候有一段令我印象深刻,作者写女孩毫无由来地发疯时有一段是男生的旁白。 "是有原因的,她...
    358ff3ac3abc阅读 672评论 3 6
  • 夜深孤影无相伴,情意绵绵别亦难。 秋风秋雨不懂情,只恨情到无前缘。
    徐一村阅读 102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