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无处不在的体现着阴阳、正邪等等太极理论。从这方面看,它正好与唯物主义的辩证法相契合,唯物主义辩证的核心思想既为一切事物的对立统一规律。既然是对立统一,那么无论阴阳、正邪、虚实都体现为虽然表现为相互对立的双方,但实质上却是相互依存的统一体。
人世间没有单独存在的阴,也没有单独存在的阳;没有独立的正,也没有独立的邪;没有一点不夹杂虚的实,没有一点不夹杂实的虚。因为没有阳的存在就不会有与它相对的阴;没有邪在那里做反面教材就不会体现出什么是正;没有虚假的存在也就不会有真实去否定它。今天要和大家具体的探讨"虚与实"的关系。
物质得来的虚与实,精神和思想诉求的虚与实,虚实之间可见品行的高下。人生的品质就在于一个人怎样看待虚与实。太多的现代人认为物质是最实际的了。这一观点表面上来看似乎不容置疑。是的,物质是实实在在的存在于每个人的生活中,它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实”。可惜的是这只是表面的现象,实质来讲没有任何一种物质的存在是永恒的,宇宙间没有不灭的物质,这就是它存在的“虚”。另一方面,在人的一生中,谁能告诉我你所拥有的物质永远属于你?今天它属于你,也许明天它就属于另一个人,或者这一刻的拥有只是为了下一刻的失去。这也是一种“虚”~
如果人们懂得珍惜和得到物质的法则,那么就知道在得到物质的时候也是体现你品行的时刻。这其中就蕴含着为人做事的“虚实”道理。一个一味追求物质享受的人,也许根本得不到真正的人生享受和快乐。在享受之前,必须经历刻苦的付出才能体会到由付出带来的快乐和心安理得。辛苦的努力结出的硕果,才是实实在在的成果,才会带来真正的享受。这就是理所应当的生活中的“实”。除此之外,无论多么奢侈的物质享受,仅仅是“虚”。
精神和思想诉求的虚与实又该怎样去对待呢~我一直在强调“最重要的是思想”。因为每个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如何,直接反应在他的一切行为中。而每个人的思想和观念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社会风气。可见,不要小看微不足道的一个人的思想,任何大的环境都是由每一个个体组合而成的。不择细流而成江海,大海就是由每一滴水汇集而成的。人的思想,注重实实在在的做人做事,那么就会有解决问题的实干家涌现出来;人的思想,只关注虚无缥缈的虚言假话给自己带来的虚假的美妙言辞,那么就会有太多的浮夸之士春风得意。人生本是件实实在在的事,可是偏偏就有人甘心被骗,甘心活在虚假中,甘心情愿的感受虚无缥缈的幻想。这有多么的无知与愚昧~最可怜的人就是自欺欺人、迷惑自己的人。这样的人也是最容易被人利用的人,因为他们没有自己的思想,只能听别人的摆布。
人生在世,阴阳之道,正邪之路,善恶之分,虚实有道。一个人的品行高低就看他是否得法的运用虚与实,一个社会大环境是否风清气正,就看是重实还是重虚。分析到这里,答案应该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