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舒 天)
刚上大一的侄女寒假放得有些晚,第一次离家这么久,虽然学校里有各色的活动,还有众多同学相伴,她的QQ说说上还是一溜儿难过的表情,因为想家的滋味总要一个人去体会。
一般来说,似乎离开家会让人成长的更快一些。其实是感官上的错觉,当一个人单打独斗的事情多了起来,就会不知不觉地成长,因为每个人人生的历练终究需要切身地体验。
成长是跟一个人内心的感知相联的。可能因为婴孩、童年、青少年时期,有不辞劳苦的父母付出,有众多亲朋好友的相伴,开心时可以分享,忧伤时有人劝慰,让一个人的感觉不那么清晰。但有了人生的征程和阅历后,成长中一个人的烙印会愈加鲜明。
学生阶段单纯而幸福是多数人的共识,那是因为有越过这个阶段后的比照。还身处其中的同学们可不这么认为,他们觉得压力也挺大的,同学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学习任务也是非常重的。物质条件的优越,众星拱月般的呵护,家人炙热的关注和倾其所有的给予,并不能冲淡成长中的困惑与烦恼,不要奇怪孩子们也需要“静静”,无论迷茫还是快乐,一个人的沉思与独处是成长必须有的途径。
有人说朋友是自个儿选的后天亲人,可每个人都是写实的生命体,面对生而不同、世事变迁,友谊的小船一定会发生些什么。陌生、裂痕、无疾而终、说翻就翻,甚至戏剧性的忽而亲近忽而疏离,当然时光负人也爱人,也一定会有亲切温暖的历久弥新,日久醇厚。跨过岁月,渐行渐远的价值观已变换出形色各异的性情与容颜,当不同的感觉在心底划过时,或许都听不见一丝丝的声响。个中滋味,并不是都能与他人言,一个人消受,一个人品鉴,一个人就此悄无声息地成长。
前段时间,有位文友午夜时在朋友圈发了8个字“最长一夜,心寒似冰”。那一刻朋友们都感受到了,他眼睁睁看着临终的父亲而痛彻心扉的无助,没有谁能替代,没有什么可以替代,子欲养而亲不待,再也无法触及的脉脉温情啊,恍如隔世,但,一个人纵使万箭穿心,也要和着第二天的如期到来而重生,因为,终归要相忘于江湖,无人幸免。守望着再也回不去的过往,终一日会明白,有逝去有新生,来来往往,这就是循环往复的生活,这就是浸到每个人骨头里的成长。
一句“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蛊惑了多少人的心。所学、爱好与职业融为一事是每个人的梦想,可惜鲜有人如此。驿动不安的心更让人自觉是在乏味地打工挣钱、养家糊口。当怀揣走遍天下的梦想却不得不拘坐于一席,每个人都有过煎熬和动摇,愈是彷徨愈是思量,愈是思量愈是难择,直到有了对平淡对向往的深刻解读,才发觉,情绪情愫皆是心念使然,懂得自我调适是人生的必修课,人生并不一定非此即彼,可以有日复一日的努力,也可以有焕然一新的游历。最重要的,喜欢行进中的自己,把握好每一个当下,才会让人生的律动更加的饱满。
当谈论成长时,是寄希望于长者,还是寄希望于经验,甚或寄希望于挫败?殊不知,终归是要寄希望于自己,寄希望于每个人独有的心境,和愿意修行愿意精进的意求。我们一直是一个人在对抗一个世界,想成长,想摆平全世界,就要先把自己的心放平。感知自己,悦纳自己,不断地反观内省,不断地觉察体悟。因为,“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