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是谁,不是取决于自己的魅力,而是取决于你跟谁在一起,我们需要接触不同的人、不同阶层、不同群体。
只有不断运动才有机会产生化学反应,不要去做那个惰性元素,做爱运动的电子吧。
经调查,目前的中国,46个人中就有一个是抑郁症患者,而且这个比例在逐年增长。
现在的孩子,从小就面临超大的压力,这些压力来自焦虑不安的父母。
他们可能是面临学习压力、心理压力最大的一批孩子,不抑郁反而不正常了。
当我们把一些东西推向极致,就要准备好接受极端的结果。因果循环是客观规律。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孩子,现在已经是四十岁左右的父母,他们的孩子,目前正处于小学、初中阶段。相比较而言,他们比自己的孩子拥有更宽松的空间,更好的心理素质。
为什么呢?现在的孩子总是在上学,参加课外班、补习班,哪有时间与小伙伴一起玩呢?他们每天都被父母环绕、掌控、指挥。因此他们失去了玩的自由,也失去了与别的孩子连接的空间。
小时候不同的境遇,带来完全不一样的结果。七八十年代,孩子的学习压力虽然也很大,可是紧张程度比现在小了许多。
那个年代,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就是与小伙伴们玩耍,不到吃饭不回家,吃完饭继续相约,到了昏天黑地才回家。
那时的孩子也会有很多负面情绪,不过这些情绪在玩耍中、交流中、打闹中被自然地消解了。疏散总是最好的心理治疗。
不像现在,整个社会被竞争与焦虑充满,与孩子相伴的,基本上只有书本、父母、老师。
焦虑与重压,成了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虽然,影响人们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在任何时候,宣泄情绪的窗口都极为重要。
如果不良的情绪被长久阻塞、无法宣泄,而且还不断积累,就一定会压垮承重的底线,扭曲人的心灵。
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孩子的父母普遍不懂得教育、不懂如何做好父母、不懂孩子的心理成长。他们想当然地把焦虑和重压传递到孩子的身上、心上,还不给喘息的机会。
近年来,我们耳闻目睹了多少家庭悲剧,孩子自杀的新闻一个接着一个,让人猝不及防。
表面看,是孩子太脆弱。岂不知,那只是露出的冰山一角,水下的冰山你并未看到,你怎知道,孩子心里承受了多少重压、累积了多久的负面情绪?
结果总有原因,只站在自己角度看世界的人,永远不知道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