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玲洛阳焦点第378天分享(2019.8.24)
上午接到一位家长的电话。说是儿子在学校跟同学打架。被学校停课反省三天。这几天孩子在家特别焦躁,还说头疼。家长问用不用找个心理咨询师看看。儿子同意。问身边的同事,同事把我的电话号码给了她。
电话里,我想先了解基本情况。看看是谁需要咨询。妈妈在电话里讲事情的前因后果。儿子在私立学校读高中,今年高三。开学前7月29号,因为一句话的事,受到爸爸的训斥,他心里委屈,一直跟爸爸不说话。因为不想让儿子跟爸爸这么拧巴,妈妈私下里劝爸爸,让他关心下儿子,给儿子零花钱,关系稍有缓和。
老公(孩子爸)是个外科主治医生,特别忙,很少有时间陪孩子和这位妈妈。而且性格比较急,不善于沟通,急起来就是大声吼。妈妈为了让老公安心工作,她承担了全部照看孩子和家里的所有家务。儿子小时候对爸爸很亲,大了之后,会经常跟妈妈说,爸爸不心疼我们,对你不好一类的话。
发生孩子在学校跟同学打人,起因是班里一个孩子很不喜欢的同班同学,因为口角拌嘴,对方可能说了句带有羞辱性的话,儿子气不过动手。因为儿子个子大,先动手,虽然两个孩子都受伤,学校还是让她家孩子停课,赔偿对方医药费。在学校爸爸妈妈都跟对方赔礼道歉,带孩子回来的路上,也一直教训孩子,不该动手打人。儿子回来这两天,情绪低落,不想说话,一直担心会不会被抓走,(学校班主任告诉他们,对方的家长是当地政府部门的)。急躁,不愿意沟通。
听完这位妈妈的陈述,我们进行了一次电话咨询。
第一,确定来访者。
虽然不是正式咨询,电话里跟妈妈聊,就当是一次电话咨询。谁来咨询,谁是来访者。把妈妈暂定为来访者。这样聊起来有针对性。
第二,看到妈妈有强烈的倾诉欲望,先让妈妈充分地诉说。
妈妈介绍儿子,老公的情况后,就开始滔滔不绝地诉说,整个过程大约有半个小时。感觉妈妈有强烈的倾诉欲望,就陪着她听她诉说。
这里有个小插曲:电话咨询时,女儿在客厅里画画,咨询结束后,女儿很好奇地跟我说:“妈妈,咨询原来就这样——啊,嗯,是啊,真是啊……这么简单吗?”呵呵。
在这个电话咨询的过程中,我多以“一般性回应”为主,保持让对方充分诉说。明确性回应也有,也是很简单:“你很能照顾到孩子的感受啊!”“你为老公,为孩子付出了很多。”
第三,同理当事人的感受。
听妈妈诉说过程中,感觉她的为家庭,为孩子的成长,为老公的事业,付出很多。所以,就把看到的这些,跟当事人同理:“你在孩子的成长中付出了很多。”在她谈到照顾老公家的亲戚朋友各种应酬的时候,也同理当事人,“你既要照顾自己的小家,还要处理和应酬老家各种亲戚关系,真不容易。不知道你是怎么兼顾到的?”特别是说到老家亲戚朋友的打扰这一块,虽然感觉不是跟当时的议题关系太大,但还是听这位妈妈说了大概有五分钟左右。我在同理他之后,问:“当你这么做的时候,老公怎么说?”、“老公会在亲戚面前的感受有没有不同?”、“如果你不那样做的话,老公会有什么不同?”刚说到这些时,这位妈妈带着抱怨,不满,感觉自己付出很多,却没有得到亲戚的认可和肯定。说老公也有怨气。当我问“如果你去这么做,老公感受会有什么不同,对老公有啥影响”的时候,妈妈停顿了一会儿。说也许他后来觉察到我的好吧,之前同学聚会,几个同学都替他辩护,说要我替他的事业考虑,现在同学聚会,都说我为这个家付出很多,要老公对我好点,多照顾我。可能是看到我的付出了吧。
“那是什么让老公的同学改变了看法呢?”随着进一步的探讨,妈妈明白了自己的付出,还是被老公看到了,被老公理解了。这让她很有信心。继续努力用自己的行为影响老公,缓和老公和儿子的关系。
第四,设定目标。
在这位妈妈聊了半个小时后,聊了孩子打架后的担心和急躁,谈到自己为孩子的付出,谈了对家庭对老公的付出,我问:“咱们今天多想聊点什么,会让你觉得有用?”
这位妈妈说:“我觉得儿子跟他爸爸关系不好,希望你给我一点建议。”她说,儿子打架这件事发生后,身边的很多同事和家人都告诉她,青春期的孩子打架很正常,她自己不再那么担心了。儿子是因为自己过于担心吓住了孩子。所以,她希望爸爸能成为儿子成长道路上的领路人。
“你希望家庭关系中,父子关系有所改善?”我问。
“是啊!希望爸爸能成为孩子的精神上的支持力量。我觉得爸爸应该多参与孩子的生活。”妈妈说。
“那你感觉自己做点什么,可以尝试着改善目前这种情况?”我问。
(预知后续如何,明天接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