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春末小记
流年如花,开在每一个有爱的人心头。 流年里的身影,如最美的花朵,永不凋谢。 -题记
1.人生第一次
人生第一次,有很多种。出生时第一次与母亲的脐带剪断,第一次学会走路,第一次开口说话,第一次踏上离乡的路,第一次求学,第一次撒谎,第一次开车,第一次工作,第一次当儿女……
处于人生重要阶段的结婚,是具有神圣感的,是镌刻在岁月之中的。结婚,在中国是很受重视的。中国人愿意花时间、花钱、花心思很长时间筹备,至亲的亲人无论多忙,都会来参加新人的婚礼。
这一天,不仅仅是一对新人的人生大事,更是众多亲人心中重要的事。尤其是双亲父母而言,嫁或者娶都是人生重大的选择,为了婚礼,双方父母都要准备很长时间。双方父母的那份心,无论是支持或者反对,都会心生祝福。
这是一种交付的赌注,也是一种传递的希望,亲人间暂时陪伴后的欢辛,年纪大的老人的一种喜庆。
婚姻是带着青年的美好祝愿走进的。年轻的生命在心灵的交融间获得心灵的共应,是经历过千山万水后寻觅知音的向往,也是少年懵懂时的一种冲动。
很多夫妻,一见钟情,幸运生命中遇见了对的人,让生命不再孤独和寂寞。眉宇间闪烁着心悦的影子,相扶相吸,直到岁月终老。
迟暮之年,当回首婚姻的时候,当初信誓旦旦的爱情,已变成朝朝暮暮的陪伴。岁月如斯,婚姻生活就像是放电影,人们都习惯结婚了就相守到老,却不是分离。
2.一饭一人生
人生逐步迈入中年、老年以后,身体状况层出不穷。我想在这个年龄阶段,最想听到的一句话就是,幸好身体是无恙的。
中国,每天被确诊为大病的人越来越多。平均每6分钟就能确诊1名大病患者。在众多医院的街深小巷里,有这样一些小餐馆,为病人家属提供锅炉,让病人在养病期间能吃到家属亲手做的饭菜。
对于重大疾病的家庭来说,一顿饭何尝不是一种人生。在饭桌上,家庭的五味杂陈充分体现。这些病人家属口中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想那么多干什么,先吃完这顿饭吧。”
《人生第一次纪录片》中有这样一对夫妻,妻子在三年前得了病,丈夫长期在床边伺候着。妻子刚确诊的那会儿,丈夫跑上跑下,一天只能睡几分钟的觉。
接着是一系列的检查和化疗,为了使妻子的生命得到延续,丈夫竭尽全力,一个体壮的男人,有时都感觉自己撑不住,默默地抹去眼角的泪水。
挺过来以后,每天照例还是去小巷子的餐馆给妻子做菜。他说这一辈子他只会做这一道菜,不知道妻子是否爱吃?妻子吃了丈夫的菜以后,泪水横流,扭过头去,难过的什么话也不想说。
这时候,丈夫就变着法哼着小曲逗妻子开心。丈夫说妻子年轻的时候和自己感情很好,几乎没吵过架,妻子也很能干,年轻的时候开餐馆,家里所有的大小事都是她管。现在她病了,我不管谁来管。
相守是什么?丈夫照料妻子能好起来,妻子只要能好起来就是给丈夫活下去的勇气。婚姻生活,时而甜蜜时而抱怨,却是关键时刻的相守支撑着一种无法逃离的人生责任,用前半生的感情去做砥柱支撑着人生剩下的时光。
片中有这样的一个女孩,母亲在一年前得了大病,她现在很想为母亲做一顿饭。女孩从小从没做过一次饭,都是母亲在做。结婚之后,也是丈夫和母亲一直在做。
她说,如果不是因为家里招亲,她没有嫁出去,母亲就不会这么辛劳生这么大的病了。有时候,如果还有别的选择,现状可能这样。可我们当时还是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让父母多付出,直到无法弥补之时,只能用内心的那一丝亏欠填补空缺,这是怎样的一种无奈。
有一个大叔,他每天自己去小巷子里面去买菜做饭。老伴早就不在了,他得了病,儿女没时间,他就自己照顾自己。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最真的情就是父母对子女,年轻的时候为子女倾尽所有,年老以后子女又有了子女,但爱却始终保持着最初的模样。
他没有责怪,只有内心的孤独萦绕着,始终怀抱希望想把病治好,与儿女多一些时间相处,所以他每天都做好自己每一顿饭。
3.一天一年一辈子
父亲终于出院了,生活恢复如常。
经历了这一次误诊的忐忑,父亲开始科学“养生”起来,每天吃起了素,吃起水果,每天走路一万步。他说:“在生死边缘,感觉重病离我们的生活是如此接近”。
人总是在无形中透支自己的生命,一天,一年,一辈子,老天爷知道你透支了,接踵而至的是身体出现各种问题。
那怕是一次小小的炎症,都可以吞掉坚硬的身躯。随着时间的增长,会发现任意挥霍自己的身体,未必就有明天。
父亲是幸运的,在身体各项指标降至最低点时,在合适的时间住进了医院,捡回一命。在中医院被误诊感觉不对劲,又及时发现在合适的时间转入省内三甲医院,让身体彻底的治好,而不是任由中医院的医生“判决书”而茫然失措。
通过父亲误诊经历,我总结出以下经验:
人遇到困难时,保持正念很必要;精准分析很必要,权衡决策很必要;这一场内心之战,是黑暗的胡同里,那一丝微弱的光亮,是岁月情怀里的纸上流年。
在纸上流年里,我拿起了耳麦,耳边响起了《人生第一次》记录片中末尾曲杨乃文的【推开世界的门】:
推开世界的门
你是站在门外怕迟到的人
捧着一颗不懂计较的认真
吻过你的眼睛就无畏的青春……
推开记忆的闸门,做一个深心里有光的人,就是流年里最美的身影。
【终】
本文由“文字之光社区”助力。
【文字之光】是已立项注册,自2020年元旦始启用。
【文字之光】是由文字之光社区居民秉持“为好文找读者、为读者找好文”的价值理念而设立的专题,专题目前不接受投稿。
广大优秀作者可以投稿到它的优选专题【金色梧桐】中,编委会从中选出优质文收录到【文字之光】,并从中精选出最优质文加以推广。
我们期待你的优雅亮相!你若能甩出掷地有声、灵动有趣的文字,我们定会用足够的真诚与你的文字共舞,让优质的文字发出耀眼的光芒。
找到我们有两种方式:
01 在微信群中搜索【文字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