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丽娟:今天分享一下上周末祉延画画课的作品。
如果我不说,大家能看出来这画的是什么吗?
厦门钟永平:一群恐龙吗?红的,绿的,黄的,蓝的。
珠海兜果妈
房素芬:一群恐龙。色彩明艳,好喜欢啊!
周丽娟:看过我的朋友圈吗?
珠海兜果妈
房素芬:没有……
厦门钟永平:没有,男生的所爱!
周丽娟:看来这个小朋友画得还像那么回事。
珠海兜果妈:看着就很养眼好不好?!
周丽娟:好!
周丽娟:这节课的主题是动物园的一角,某宝画的是恐龙区。
张丽群:补看了延宝的思维太厉害了,也就孩子能这样天马行空
张丽群:在他们的世界,恐龙不恐怖,
周丽娟:嗯,恐是恐龙的恐,不是恐怖的恐。
周丽娟:恐龙大家都看出来了,还有一群游客可能大家都没注意到。
珠海兜果妈:我注意到了。
张丽群:相比恐龙,游客太渺小了。还非常开心的在跑
周丽娟:
这一群小人。白色的那条代表道路,一群游客走在上面参观。
人家这创意,这思维挺好的,可我看到后的一个反应是,游客这么走着安全吗?
张丽群:是啊。这是大人的思维。
周丽娟:想太多了。
张丽群:孩子的世界没有危险吧。动物与人可以和谐相处。
周丽娟:嗯,我问他,他好像是没想过这个问题。在我问了之后,他就想,恐龙是养在天上的,游客在下面抬头看,
周丽娟:呃~~又颠覆了我的思维。可这样的话,游客不是只能看到恐龙的脚底和肚子了?能看到全身吗?再说,恐龙那么重,得用什么东西才能把它们养到天上啊?
张丽群:对哦~~~航拍的。
厦门钟永平:恐龙飞的。
周丽娟:@012厦门鑫妈G6 不是所有恐龙都会飞啊。
周丽娟:那挖个地道,上面嵌上玻璃吧?这样还是解决不了只能看肚子的问题。那要怎么办呢?大家一起想想办法,既能看到恐龙全身,欣赏美丽的风景,又要确保安全?
张丽群:人可以坐在隐形器里观看,不需要恐龙到天上。
厦门钟永平:动画片里。
周丽娟:@003厦门琦心妈张丽群M8M2 隐形机器,这个可以有,不过得有啊!
周丽娟:@012厦门鑫妈G6 看动画片还需要去动物园吗?
张丽群:隐形衣,多啦A梦有未来会有。
周丽娟:@003厦门琦心妈张丽群M8M2 延宝说出这些天马行空的东西的时候,我都会跟他说,很好啊,这个可以有,我们一起想办法把它创造出来吧。
我想到的办法是,做一个玻璃通道,就像海底世界的玻璃通道那样,人在玻璃通道里走,动物在外面自由自在地玩耍。这个可以有吧?以目前的技术应该是能实现的。想到这个点子,我很得意地要跟他分享,结果人家显然是没兴趣,说到其他的去了。
通过这样的对话,大家看到我们和孩子思维的差异了吗?
厦门钟永平:差异好大啊!
周丽娟:是的。在孩子的世界里,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他们可以天马行空地想象,任意地发挥,但在成人的世界里,却不知不觉地给自己设了太多的限。就像我看到他的画,首先是赞叹,然后很现实的问题就冒出来了——游客怎么参观,怎么保障安全,等等,但是现在想想,如果社会的发展要以现有的技术水平作为条件来考虑的话,那还能发展吗?各种科学发明、创造、创新,不都是打破常规,不按常理出牌,或者是积极地探索未知的领域,才被不断地创造出来的吗。
从孩子的画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创造力是与生俱来的,每个孩子出生的时候就自然携带的,可是为什么越长大就丢得越干净了呢?这中间是哪里出了问题?应该是我们的教育、引导出了问题吧。就像我的反应一样,如果看到画的第一个反应是,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别瞎扯了,孩子的自信心是不是就受到打击了?然后他也会被我们的这种现实思维影响,慢慢地接受,认为要画像的,对的,符合现实的东西,这样的话,想象力创造力是不是就被慢慢地被束缚住了?就像跳蚤,本来可以跳得很高,但是把它关在一个罐子里一段时间,盖上盖子,它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发现自己怎么跳都跳不出盖子的高度,当我们再把盖子打开的时候,它也只能跳到盖子那么高,而跳不出来了。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很多时候也是这样被我们的各种限制扼杀了。
那要怎么保护呢?
首先是我们自己的观念,第一个反应,学会赞赏,赞叹,不管孩子想象出什么不可思议的东西,只要大大地表扬、鼓励就好了。
然后,还有一个很简便的方法,就是让孩子多读经典,并且是要一根六经这样的真经原典。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文化本来就是以看象思维为基础的。从汉字就可以看出来,每个字在被创造出来的最初,其实都是一幅画,经过后世不断地改进、调整,才慢慢地变成了规范化的字。我们的经典也是一样的,当我们把原文读熟了,慢慢地去体会其中的意境的时候,一些画面感就会自然地呈现出来。这一点,我在准备易经课程,还有讲的过程中,感触特别深,家人们有早起听课的应该也能感受到吧?
像易经中的句子,“云上于天”“密云不雨”,短短四个字其实就是一幅画,描绘了天上白云汇聚,慢慢形成乌云,却还没下成雨这样的场景,从这样的场景中我们能联想到什么?打雷了,下雨了,收衣服了——这是凡人的思维,圣人想到的是要做好准备,累积力量,不仅是累积物质方面的力量,也要累积自己的德行,让自己的德足够厚,才能载得了物,这就是“君子以懿文德”,小畜卦里面的。
不仅是易经,其他经典也是这样的,像诗经,每一首诗就是一幅画,甚至不只一幅,而是许多幅,形成一个故事,连环画,从这些画面中,我们能慢慢地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孝经》开头,“仲尼居,曾子侍”,六个字就把曾子和孔子之间的关系,曾子对孔的恭敬、侍奉刻画出来了。
我们和孩子每天读着这样的文字,不只是培养了想象力,同时也能感受圣人的情怀,扩大视野,提高格局。就像读到“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就不只想到收衣服或躲雨,而是想到更远的积蓄力量,累积德行,用这样的能量来构建孩子的人格架构,人生格局,长期下来,跟不读经典的孩子比起来,肯定是不一样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大格局、大结构的人才要怎么培养?就在这样日复一日、无为而为的诵读中培养起来了。
所以,我们每天的读经打卡要坚持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