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知晓母亲节,是因为商家的炒作,大抵多数人都如此吧!
如今,不用翻日历,就知道母亲节了,因为有朋友圈。
热热闹闹的朋友圈,两天前就已陆续开始,各种祝福漫天而来。也有反鸡汤的,幽幽地提醒着,母亲在家不在朋友圈,呵呵一笑,好歹知道母亲节,也总会想起母亲吧,无论是否发朋友圈,有心就好。
适逢周末,醒来天已大亮。空白的大脑,忽地窜出一个念头,读点啥吧!在喜马拉雅开的账号,已读了两期,最近好像对朗读有点兴趣,虽然读得不咋地,却因朗读时需要放松精神,调动情绪,专注投入,而喜欢上了这样反反复复的折腾。
想起胡适的《四十自述》,胡适笔下的母亲颇令人感佩。从书架上翻寻出来,翻到那几页,读来,依然敬仰胡先生母亲冯顺弟的容忍大度、仁慈质朴。“温和而坚定,自由而悲悯的力量”,曾有人如此形容胡适,想来,是儿时母亲的言传身教渗透在了他的骨血里,令他始终散发着那样一种坚定而温和的君子气质。
选了一段,娓娓读来,阳光已布在了窗前,明媚地,融入了读书声里,心也安静了。
下午,带儿子上街,给婆婆和老妈,各买了一件衣服,也算是一点小心意。
臭小子照旧装酷,叫他帮着选衣服,还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暗示他母亲节,也不管用,不知是故意装傻,还是没反应过来。想起之前聚会群一众男生的妈妈们集体抱怨,自己做再美味的菜,也难博儿子一句赞美,也就习惯了。谁让你生男孩了,何况这样的青春叛逆期,就别指望什么了。
去看老妈,依然老套的:嫌弃我又买衣服,她自己会买,便宜又好,柜子里全是衣服,都穿不掉,千篇一律地嘀咕,将就着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吧。哄着她去试穿,大小正合适,老妈爱穿亮色,帮她选的水红色,挺合适,嘀嘀咕咕,她也就半推半就收下了。从小不在妈身边长大,和老妈总不是很亲,这些年,自己也懵懵懂懂地做了好多年母亲,很多沉积的心结慢慢释然。爸走了多年,妈已很孤独,能放下就放下吧,好歹,妈在,还有娘家可以回,写下这几个字,眼睛竟然有点酸涩……
傍晚,多时未聚的好友来办公室坐坐。聊起她家比我儿子大三岁的女儿,话题就再也煞不住车。原来年初,她已把女儿送去了美国,关于出国,我们的观念又如此一致。一路聊,从送孩子出国的初衷,到女儿在国外的适应阶段,直至饮食上的不习惯,以及学校的选择,未来的设想,哎,可怜天下父母心……
365天百字文 #20170514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