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让我们裹足不前不断沉沦的,
并不是没弄清 “我要什么”,
很多人的人生,其实是停顿在 “我本应该” 这四个字上。
前段时间有篇网络热文被疯转,题目叫《你有什么道理后悔没有早点知道?》,据说在知乎收获了一万个赞。
这篇文章的作者很厉害,立意相当深刻,强调了 “认识真实的自己” 有多重要,这是一件 “本应该” 早知道的事情:
定义你最终归宿的,是你能力和欲望综合的真实的你。
绝大多数中国人回首在学校的日子,甚至是迈入社会的日子。最应该遗憾的是没有一开始就被告知:
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是如何清楚认识自己,我是谁,我性格如何,我有什么优缺点,我适合什么,我喜欢或不喜欢什么生活方式?”
认识自己这件事,越早开始越好,因为越早,你就可以以越小的代价选择你应该离开,还是应该留下。
说真的,这篇文章的核心我也不反对。
人生,认识自己的确是一件无比重要的事情。而且,“功利的说”,开始越早越好,开始越早代价越小。
但是,对于很多很多活到后半辈子,还是没有搞清楚彻底自己要什么的人来说,这样的文章,有可能被误读。
一些阅读者,看到这篇文章,可能内心会有这样的想法:
没有早点搞清楚自己要什么,是一个莫大的人生失误;
如果我早点认识自己,或许就不用浪费那么多青春了;
我现在还是没能学会认识自己,
是不是意味着我无论做什么都是一个失败者了。
当然,这不是一篇文章的问题,每个人在文字里映出的都是自己的内心。
可是,就我接触的人和来访者里,大多数人,其实都是处在一个相对迷茫、没有办法确定自己要什么的状态,错失也是在所难免。
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大多数迷茫甚至 “犯错过” 的人,应该如何面对 “已经错过了” 这样的局面,继续给自己动力,过好自己的人生?
我有一位来访者,25 岁的女孩帕帕。
已经在北京从事金融工作的她,其实从小就有一个写剧本的梦,她热爱电影,她想写故事,做一个电影编剧,把她写的故事搬到大荧幕上,感动他人。
可是在大学填报志愿的时候,她听了爸爸妈妈还有家里亲戚的话,动摇了,最后考了个一般般的大学学金融,现在毕业三年,在北京做着一份刚好养活自己的工作。
在咨询的前三次,她都在反复和我表达一个问题:
我那个时候没有坚持自己的想法,可能那时我以为也许我慢慢会喜欢金融的,这是一个莫大的错误。
因为这个错误,我大学四年完全没有好好去学习,所以这个选择造成了现在我的生活,我的现实没有丝毫让我满意的地方。
我再也不可能去做电影了,现在重新去学习太迟了,我不知道我以后还能做什么,我没有任何动力。
我本来应该在那时候坚持的。如果我坚持了,一切都会不一样。
虽然现在已经是 2018 年,但她走不出那个当年的选择了。
在她的内心里,7 年前高考填报志愿的选择,已经定格了她的人生。
最后,她走进咨询室,寻求帮助。
其实来访者帕帕的现实,是很多人的现实:
当时如果不被父母影响,选择跟 ta 一起就好了;
我本应该勇敢一点,选择自己喜欢的事业,就不至于这么浑浑噩噩;
我很后悔当时没有听从自己的心,虽然现在努力回到了最初想做的事情,但已经白白浪费了几年,追不上同龄人......
对于这些 “搞不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当年没能坚持自己的选择”“当时犯了一个错误” 的人来说,他们被 “我本应该” 困在原地,陷入深深的自责和自我攻击。
他们无力重新开始,失去了对自己基本的相信,过着不满意的生活,甚至彻底丧失了掌控自己生活的能力。
我很想对这样的人说,不,掌控生活的关键,不是尽可能早地去搞清楚你要什么、
因为无论你有多么想知道,一个人真正需求的东西很可能都是掩藏在潜意识里的,你的意识也会有很多烟雾弹,你会受到周遭的压力和别人价值观的影响。
所以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没有选择最想要的,或者以为自己选对了但后来发现那不是你要的,这些都是最常见的情况。
你无需为此责备自己,更无需判定自己的人生完蛋了。
在美国执业心理学家盖伊 · 温奇的《情绪急救》一书中,他提到了相关的话题:
拒绝、孤独、丧失、内疚、反刍、失败和自卑,是涵盖生活的七种常见的心理伤害因素。
很多人在自我反思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差错,以至于不仅没有获得情感的释放,还反而陷入反刍的恶性循环。
我们常常感受到的痛苦,一方面来源于我们意识到自己错了,这个错误发生后其代价带给我们的痛苦,但还有更重的一层痛苦藏匿其后:
我们不断质问自己为什么会错,不能接受自己错了,在 “我本应该” 的后悔和遗憾里面,沉溺不起,造成了强烈的内心压力和情绪问题,甚至让你从此丧失对人生的信念。
深陷过去的执念,连未来都赔上。
如果是这样,你的错误造成的后果,在你的不能接受和不断反刍里,就定格了你的人生——犯错的人,失败者,无能者。
就像来访者帕帕,她的内心憧憬着 “想要的”,但是她在对现实的回避里,过于理想化了这个愿望,“以为” 成为电影编剧她就会得到莫大的幸福,人生不会再有烦恼。
所以当她遇到不喜欢的人生,她就把所有的问题都归咎在当年的选择错误上,然后人生好像当机了一样,卡在了不断循环的后悔里。
但其实,清晰地知道自己要的,而且得到了就获得莫大的幸福和满足,这是我们内心美好的愿望,是一种理想化的想法,而不是事实。
我们每一个过去,都有其必然。
这和每一个人的原生家庭、人格发展、思维方式、周遭环境、内心力量等等相关。
那个时候会那样选择,那个时候会那样思考,那时候会有那种观点,这些都是你过去每一个时刻的必然。
所以,其实没有什么 “我本应该”。
回到那个时间点,那个时候的你还是一样的懵懂,一样的软弱,一样的不能坚持,一样的会被他人影响。
况且,即使一个人知道自己要的,目的非常明确,并为此很努力,他是否就能一直幸福下去呢?
刨除他获得的那些在外人看来的名声、地位、收入、关系,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看,得到了自己想要的那种快乐根本持续不了多长时间。
真正让你感到快乐的,是你向目标迈进、正在接近目标的过程。
所以,搞清楚自己要的,做 “对” 的选择,虽然很重要,但这不完全是人生难题的解决方案。
有的人就是摸着石头过河,不是那么确定自己要什么,也很容易进行所谓的 “犯蠢”,但其实也不是那么糟糕,以至于让人彻底丧失对生活的信念。
掌控生活的关键,
不是不犯错,
不是一开始就搞清楚自己要的(这几乎不可能),
也不是尽可能早的弄清楚自己要的(早晚不是你说了算),
而是在错漏百出的人生里,继续奋进的能力和信念。
你可以犯错,你可以承担结果,你可以为过去买单,你可以重新选择——这条通路,才是你的道路。
好多我们熟知的在某个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人,最终过上了自己想要的人生的人,人生道路其实都拐了很多弯。
这些人也许从一开始就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或者过去选择的,后来放弃了,重新开辟了新的道路。
很多事情,只有经历了尝试了,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所以他们一直在尝试的路上。
也许你听过冯唐,读了八年医科,获得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博士的冯唐。
冯唐
毕业的时候,他放弃了加入中国的顶级医院,人生重新出发,从零开始,去美国学工商管理。
在这条新的路上,从做 PPT 的小职员开始,他最终成为了麦肯锡的合伙人,后来又成为了华润医疗集团的首席执行官。
当然大家认识他,主要还是因为他工作之余,一直写的小说。
但是他自己最喜欢哪一种身份?医学,写作还是经商?
他最想要的人生是什么?
他是什么性格,什么生活方式最适合他?
即使是获得了很多成功的冯唐,恐怕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最想要的都是不同的。
就像来访者帕帕,在选择金融专业的时候,作为一个刚成年的迷茫少女,她当时最需要的是也许是在很多的选择中,选择一种更加清晰的方向。
而这个方向,那个时候的她自己,也不知道在哪里。电影也许是她最喜欢的,但是对于未知的恐惧,和家人的反对,最终还是让她进入了金融专业。
这个选择里面,也有当年的必然性。
很多被催婚的人,最后在不断连环轰炸之下,为了结婚而结婚了,当婚姻陷入不理想的局面,她可能会懊悔自己当初的失误。
但是,当时那个她,也的确是需要一种生活的平静感,希望走进婚姻结束自己的小社会圈子带给自己的压力。
于是才有那样的选择。
无论是冯唐、帕帕还是其他人,每个人的每一个选择背后,都有放弃的选项,和相应的代价。无论这个选择是聪明还是愚蠢。
心理学家荣格有个阴影理论,他认为,我们所选择的人生道路,会自然而然地投下阴影——阴影就是我们当时没有选择的人生道路。
任何一种选择,都会投下阴影。
我们需要意识到阴影的存在,并且学习与它共存。
也许当你顺利地走在现在的人生道路时,你会认为,当年没有选择的那个阴影是极度好的;
而你的现在是极度差的,于是你给现在贴上了一个坏标签,给那个错失的选项贴上好标签。
但是当下真的全无好处?错失的选项真的完美?
其实并不是,导致你这样以为的,只是我们的人性,我们的心理模式。
在《少有人走的路》中有那么一句:
我们总喜欢用二分法看待事物,做出非好即坏的论断,然而这样简单的两级划分,未免流于武断,我们需要去包容负面的现象。
少一些非好即坏的论断,多包容负面的现象,有助于我们面对自己曾经的 “选择错误”。
生活中能够不断从错误中继续奋进的人,才是真正的勇者。
接受曾经不那么清晰知道要什么的自己,
接受那个曾经活在别人眼中的自己,
接受自己曾经的 “不够好” 的选择导致的现实,
承担结果,然后,重新选择。
不断在选择的错误里面反刍的人,其实是无法接受自己会犯错的人。
而一个无法接受自己犯错的人,也就无法进行新的选择。
我们的文化,是一个不怎么包容错误的文化,因为我们的父辈,就没有生活在错误可以被包容的环境。
但是这正是我们这一代人,要去做的功课。
没有人能够从一开始就精准地知道自己要什么没有人能够在人生选择里,一步到位,步步为营。
我们都是在不断试错里生活,更多地接近自我,更多地了解他人,不断修正、不断蜕变。
如果一开始就设定了自己是不可以犯错的,那么当你的内心想要改变当下的生活时,你最大的障碍就是——
改变意味着你不完美以及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因此你会极度畏惧改变,因此你的生活再无可能,因此你找不到生活的动力和希望了。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寻找自己、不断选择、不断重新出发的过程。
从来如此。
没有绝对正确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