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惊春,烟雨蒙蒙中帝都迎来了四月。春已过半,京城才缓缓苏醒。细柳拔芽,辛夷绽放,南北朝的民谣唱到:“春风动春心,流目瞩山林。山林多奇采,阳鸟吐清音。”这样的天气与景致,最适合泡一壶茶,雨中赏景。
最初接触茶时,最偏爱红茶。颜色壮烈味道浓郁,最适合年轻的初识者。骨瓷浅碗盛金骏眉最合适,乳白透亮的小盅映衬着金黄的茶汤;啜一口,高山韵显,喉韵悠长,沁人心脾。在冷、温、热不同温度轻荡茶杯,各有不同的香味,饱满醇厚。正山金骏眉口感更加润滑,有棒子芯的味道,闻起来混合有花香果香和蜜香。外山金骏眉口感较硬,喝起来涩涩的,味道像是焦糖,但是却有着晋南人最熟悉的红薯味,让人平添一份好感。第一次喝金骏眉时嚷嚷着说像蒸了红薯的锅底水,还被爸爸好一顿嘲笑。“金骏眉”的名字也有着独特的含义:金者,贵重之物也,代表等级。骏,同“峻”,其采于崇山峻岭之中;其外形似马(海马状),而马则奔腾之快也;眉,形容外形;眉者,乃寿者长久之意,且茶类中好芽制成称眉者,如有寿眉、珍眉等,所以眉本意是指细小的高级茶尖、茶芽。
金骏眉是武夷山正山小种的一个分支,提到金骏眉就不得不提起正山小种。它的茶叶经松木熏制而成,所以有浓烈的松烟香,喝的时候有淡淡的桂圆香,不知道是不是由于福建桂圆名声太大品质太好,以至于其他植物也受到关照。正山小种的茶汤为深红色,用骨瓷小碗或者开片瓷的小盅都很美。红茶最适合用功夫茶的器具慢慢把玩,若是图省事也想绿茶白茶一样一把扔进杯底慢慢泡,一泡会堪比加了三钱黄连的中药,三泡则印之无味,暴殄天物了。
还有传说中源出正山小种的伯爵茶(Earl Grey),伦敦的水较多石灰,所以使用了香柠檬调味。我的胃还是更偏喜传统,总觉得这样中西合璧的味道到底是不如土生土长的味道好,喝起来像是中世纪欧洲马厩里男人们嚼的烟叶。那种感觉应该就像妈妈喝普洱,总觉得像是她小时候小时候晋南流行的大叶茶。
因为其强大的减肥功效,普洱总是被我们家人戏称为“刮油水”。闻名中外的普洱茶,数百年来以“普洱”二字出名,历来都有无数对于普洱茶这个名字的这种论断,然而,云南布朗族先民是最先种植茶树的民族,普洱茶的名称,也和该民族先民的名称有密切关系。在云南有个叫“普洱”的地方,在唐宋元明时期,名为“步日睑”、“步日部”,到清代时才叫“普洱府”,而茶名却在清代前已称“普茶”。“普洱”是佤语“步日”、“步耳”的同名异写,“普”是“扑”、“蒲”、“濮”的民族称谓同音异写,“濮人”是最早种茶的民族,“普茶”即是“濮茶”。“普洱”是“步日”、“步耳”的同名异写。俗话说:乌龙闻香,普洱赏色。一般来说陈年普洱茶茶汤会呈红润透亮但清澈见底,所以喝茶是一方面,赏茶更是有说不尽的乐趣。
对于非富非贵的爱茶之人来说,和铁观音和普洱都算得上是昂贵的爱好。可是因为铁观音沁人心脾的香气,我却私自将它降为花茶的分类中。铁观音是半酿,性寒,喝多了对胃不好,喝完后舌根会涩涩的,可是架不住香味迷人,所以每次闻到都忍不住回家泡上一壶。
龙井有股惺惺的味道。传说在很久以前,王母娘娘在天庭举行盛大的蟠桃会,各地神仙应邀赴会,神童仙女,吹奏弹唱,奉茶献果,往返不绝。正当地仙捧着茶盘送茶时,忽听善财童子嚷道:“地仙嫂得了重病,在床上翻滚乱叫,快快去!”一不留神,茶盘一歪,一只茶杯骨碌碌地翻落到尘世间去了。地仙惊得魂出窍,脸煞白,三步并着两步地往宫里走。
这时,吕洞宾一算,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忙接过地仙的茶盘,把仅有的七杯茶分给七洞神仙,自己面前空着,并掏出一粒神丹对地仙说道:“快拿去救了你娘子就下凡找茶杯去吧,这儿我暂时替你照应着”。地仙非常感激,道谢后就走了。“天上一日,人间数载。”地仙一个筋斗下到凡间,落到了杭州,变成一个和尚,到西边山上寻茶杯。这天,他看见有座山象只狮子蹲着,秀石碧壑,山间竹林旁有座茅草房,门口坐着一位80多岁的大娘。地仙上前施礼问道:“老施主,这儿是啥地方?”老大娘答到:“叫晖落坞。听先辈说,有天晚上,突然从天上‘忽隆隆’地落下万道金光,从此这儿就叫做晖落坞了。”地仙听了心里又惊又喜,赶紧东张张,西望望,忽然眼睛一亮,那不是我的茶杯吗? 原来大娘房旁有口堆满垃圾的旧石臼,里面长满了苍翠碧绿的青草。有根蜘蛛丝晶莹闪亮,从屋檐边直挂到石臼里。地仙明白了,这只蜘蛛精在偷吸仙茗呢,忙说:“老施主,我用一条金丝带换你这石臼行吗?”大娘说:“你要这石臼子吗?反正我留着也无用,你拿去吧!”地仙想,我得去找马鞭草织一条九丈九尺长的绳子捆住才好拎走。
地仙刚离去,大娘心想,这石臼儿脏呢,怎么沾手呀!于是找来勺子,把垃圾都掏出,倒在房前长着十八棵茶树的地里,又找块抹布来指揩干净。没想惊动了蜘蛛精,蜘蛛精还道有人来抢他茗呢!一施魔法,“喀喇喇”一声巨响,将石臼打入了地底深层。地仙带绳回转一看,石臼不在了,只好空手回天庭。
后来,被打入地下的天宫“茶杯”成了一口井,曾有龙来吸仙茗,龙去了,留下一井水。这就是传说中的龙井。沧海桑田,历史变迁,原来大娘居住的茅屋改建成了老龙井寺,后又改名为现在留存的龙井村胡公庙。庙前的十八棵茶树经过仙露的滋润,长得越来越茂盛,品质超群。
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微服来到杭州龙井村狮峰山下,胡公庙老和尚陪着乾隆皇帝游山观景时,忽见几个村女喜洋洋地正从庙前十八棵茶树上采摘新芽,不觉心中一乐,快步走入茶园中,也学着采起茶来。刚采了一会,忽然太监来报:“皇上,太后有病,请皇上急速回京”。乾隆一听太后有病,不觉心里发急,随即将手中茶芽向袋内一放,日夜兼程返京,回到宫中向太后请安。其实,太后并无大病,只是一时肝火上升,双眼红肿,胃中不适。忽见皇儿到来,心情好转,又觉一股清香扑面而至,忙问道:“皇儿从杭州回来,带来了什么好东西,这样清香?”乾隆皇帝也觉得奇怪,我匆忙而回,未带东西,哪来的清香?仔细闻闻,确有一股馥郁清香,而且来自袋中。他随手一摸,原来是在杭州龙井村胡公庙前来的一把茶叶,几天后已经干燥,并发出浓郁的香气。
太后想品尝一下这种茶叶的味道,宫女将茶泡好奉上,果然清香扑鼻,饮后满口生津,回味甘醇,神清气爽。3杯之后,眼肿消散,肠胃舒适。当时太后可乐了,称杭州龙井茶是灵丹妙药。乾隆皇帝见太后这么高兴,自己也乐得哈哈大笑,忙传旨下去,将杭州龙井狮峰山下胡公庙前自己亲手采摘过茶叶的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树,每年专门采制,进贡太后。从此,龙井茶的名气越来越大。十八棵御茶虽经多次换种改植,但这块“御茶园”却一直保留至今,而且成为一个旅游景点。
真正体味到茶韵是慢慢从喝白茶和绿茶开始的,而安吉白茶是我的入门。安吉白茶是一种比较珍罕的变异茶种,属于“低温敏感型”茶叶℃。茶树产“白茶”时间很短,通常仅一个月左右。以原产地浙江安吉为例,春季,因叶绿素缺失,在清明前萌发的嫩芽为白色。在谷雨前,色渐淡,多数呈玉白色。雨后至夏至前,逐渐转为白绿相间的花叶。至夏,芽叶恢复为全绿,与一般绿茶无异。正因为神奇的安吉白茶是在特定的白化期内采摘、加工和制作的,所以茶叶经瀹泡后,其叶底也呈现玉白色,这是安吉白茶特有的性状。
对于白茶,绿茶适宜在透明玻璃杯中把玩观赏,茶叶舒展,随着水流慢慢旋转荡漾,姿态曼妙。水汽氤氲而上,携着淡淡茶香回荡。
北京的中山公园里有一间始建于民国初年的茶座,名为来今雨轩。不知道是不是杜工部口中的“今雨”:“秋,杜子卧病长安旅次,多雨生鱼,青苔及榻。常时车马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携三两好友,赏景谈天品茶,真真是最美的事情。拙政园里那个“与谁同坐轩”,品茶人是否邀到今雨,寻回旧雨?是否在茶香中与苏轼畅谈?是否明白这世间千千万?槛外人可曾了然顿悟?
——2015年4月
新浪微博@嗨_暄清
(文章部分专业知识来自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