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韩大爷的杂货铺
1.
最近有位刚毕业不久的读者朋友对我说,他想去北京发展。
但周围的亲朋友好友普遍不太支持。如果仅仅因为思想僵化保守,也不足为虑。关键是大伙的分析还头头是道,有理有据。
比如:“你看,咱们家条件一般,也没什么底子和资源,你在外面我们都帮不上忙啊。”
“在家乡城市工作,虽然赚的少点,可消费也低啊,而且还清闲。”
“北京机会是多,可竞争这些机会的高手也多啊,你怎么能确保自己是人群的四分之一,而不是四分之三?”。
“你就算,你哪怕不吃不喝干一辈子,有可能在北京攒下一套房吗?”
“想想吧年轻人,要想活得舒服,在北京的收入起码要是家乡收入的三五倍,而且你现在去北京再想回头就很难,等攒够底子了再去转转也来得及嘛,注意哦,一个是单选一个双选。”
这么多对比分析往桌面上一拍,顿时形成了“去就是傻”的一边倒态势。
可读者朋友却说:“我在充分理解了上述信息以后,还是想去。只不过需要你给我一个去的理由。”
坦诚讲,这道“辩题”真的好难,不过既然这位读者如此“一往无前”,我们就另开一个角度来谈谈。
我希望这个角度对大家生活中的其他事情也能有点启发,它叫做:人生无法精算。
2.
我不知道大家玩没玩过类似“吃鸡”的游戏——100来人放到“战场“里厮杀,胜者为王,扛到最后的是赢家。
我平时不接触游戏,但最近也试着玩了玩。
像我们这种”初入行“的选手,刚一上战场,往往胜负心都比较重(这点在篮球场上也一样)
所以最开始我会怎么做呢?我常常会搜集好一大堆武器装备,找个僻静无人的角落躲起来。
那种地方属于敌人轻易看不见我,我也看不到敌人的,能够在长达二十分钟的时间内井水不犯河水。
只不过到最后,外面的搏杀中留下来的高手迟早还是会找到我,我也还是会被淘汰。
之所以坚持这么做,就是想让自己尽可能”活得久一点”,这样最后哪怕输了,名次也会靠前,面上挺好看。
求什么得什么,我自然十次有九次排在前二十名咯。
可坦诚讲:我一点也不开心。
是的,我够“理智”,够“算计”,结果对我这个新人来讲也够漂亮,但我就是不开心。
后来我也想到了为啥:玩游戏嘛,玩嘛,玩的哪里是结果啊,玩的是体验。
想不被淘汰干脆不玩就可以了啊,可你上了战场,却不以火一样的激情与孤勇参与到广阔的战争海洋里,你就算千年老二,也比不上那个发现过许多新奇装备,跑过很多地形路线,经历过无数次心跳加快的倒数第二来得爽啊。
安全的优势就只是安全;未知的劣势也仅仅是未知,但它好的一面,是世界上最精妙的仪器都无法量化出的无价之宝——你荡气回肠后的满足的心安。
3.
我叔叔家有个妹妹,和我性格以及生活观念截然相反。
记得我读大学那会,每顿的伙食费是要在本本上记账的。
算法也比较“科学”,总体生活标准除以一个月的三十天。
每天我按平均价格吃饭,吃的不算好,但也没亏到过自己,蛮明智对不对?
可到了妹妹读大学时,情况翻天覆地,她是为了凑齐一顿生猛海鲜,甘愿吃二十九天方便面。
最初我嘲笑她:就你这智商还配叫大学生?二十九跟一谁大谁小都算不准了?
她依旧我行我素,但也说不出所以然。
几年后家里爷爷胃癌住院,我常和妹妹去照顾。我们家癌症病人多,你知道人接触生离死别久了自然会联想到自己。
一天我跟妹妹一左一右坐在病床边,看着买来的一大堆美味,爷爷一口都不能吃。
当时我就想:如果躺在那里的人是我或妹妹,回想这一生,到底算谁活明白了呢?
还真不好说。
霎时间又想起了梁实秋老爷子跟“糯米藕”的桥段。
在散文集《雅舍谈吃》里,梁老先生提到自己小时候为了买四个铜板一份的糯米藕,常常要一饿饿一天,用牙缝里挤出的早饭钱去换。
结果多年以后,梁老爷子都七十一岁高龄了,仍念念不忘着那份浇着红糖汁的糯米藕。
那一定是一种连高等函数都说不清的香甜。
4.
规划终归是好事,但人生无法精算。
无法精算的原因倒不在于人生是多么的稀里糊涂,不,人生精妙得很,精妙到所有偶然均是必然;无奈我们凡人参不透其中真意至理,所以妄图把生活算计了的人都要为自以为是买单。
所以说在真正接触之前,我们所有的判断也就仅仅是判断。
接触之后你才真正能切肤地体会到薛定谔的猫到底死没死,那个给你内心作用的结果到底是塌缩到哪一边。
就好比养猫。
如果不尝试养一养,光凭利弊分析,精打细算,那家猫的存活数量会比大熊猫还惨。
你看:一个月下来,猫粮小一千,自己生病靠硬挺,主子生病还要去死贵死贵的宠物医院,阉割不忍心,不割瞎叫唤,猫砂猫毛飞天遁地,一顶铲屎官的帽子剥夺了我们生而为人的全部尊严。
付出这么多好歹给点回报也成吧?结果撸也不让撸,和你的物理距离永远相隔一米远。狗子还知道看家护院叼飞盘呢,喵大人心情好了只会叼只死老鼠给你看看……
从理性上讲,我们有理由推断”猫奴“们的智力是跌破基准线的,然而我们前赴后继地成为了猫奴。它蹭一下你的腿,它在你头顶打一声呼噜你就觉得一切都值得,这账你说怎么算?
这个现象顺便可以解释一下为什么”听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了。
因为人在主观世界需要搞懂的一切在你大学毕业前基本就都能说出个一二三了,但你还是需要撞击一下客观世界,才能把自己打碎,将主客观合二为一,形成真正的理念。
养猫就是你的客观世界。
对人生的算计都属于养猫之前。
5.
人会因为患得患失,或被特定阶段的特定矛盾遮住眼,而忽略掉许多潜伏在海平面以下的东西。
我们的基因里自带有对不确定性的恐惧,它可以帮助我们远离危险。
可风物长宜放眼量,如果拿人生来说,其实结局确定得很啊,人生的终局无非是:我们都会死。(搞不好你还不知道早晚)
当我们走近死亡的门槛,回头一望便会发现:这一生像极了打水的竹篮。
时间尺度越长,篮子的洞口越宽,宽到车子房子票子面子都会从洞口漏下去的。
唯有体验与经历是海草,细若游丝,挥刀则断;但同样唯有它们,能附着到你竹篮的边,不论洞口有多宽。
高晓松在节目里说:面对面硬刚的话,诗与远方永远是打不动苟且的。
那这篇文字的结尾就用个忘了是从哪里听到的小故事来绕一下吧,我们不打,我们纠缠:
话说随着科技的发展,某一天机器人跟正常人类已别无二致,往那一站你根本分不清谁是人谁是机器。
后来大伙总结出一条经验,终于分得开啦。
那就是:只有我们人,才会做一些漫无目的,甚至是莫名其妙的事。
(所以结尾处我没有刻意押韵,这篇东西不是机器人打的,同志们明鉴)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