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经历
初中时期的历史老师很好,历史常年前三。高中选科后,一开始不太稳定,只有六七十分,高二换了历史老师后突飞猛进到80+。
课内学习
课内学习分为基础+积累+技巧三大部分。本期主要讲解“积累”部分。
积累本
积累本建议选择A6或A5大小的活页本。为什么是A5/6呢?方便你在干饭排队时看;为什么是活页呢?方便增删页面。此外,还应准备几张标签贴,方便分栏整理。
我的分栏如下,供大家参考:
第一部分是选择题,建议按朝代/时间段划分。
每遇到一道错题,建议按以下步骤解决:
首先判断是哪个朝代/时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培养时空观念),然后思考错因。如果是不记得史实,可在日常的知识点笔记中标出来;如果多次忘记这个史实,建议在“易忘史实”这一栏中记录,考前抱佛脚的时候可以看看。
如果是因为推理错误,可以把这道题的推理过程简单写在对应朝代的那一页。
如果是因为选项中某些说法拿捏不准,可以在“易混选项”这一页中记录。
如果整道题都很疑惑,建议整道题裁剪下来,粘贴到对应朝代的位置。
此外对于一些专项选择题,例如史学研究类,可以专门开一栏记录。
第二部分是大题,建议按题型划分。
绝大多数省份的高考大题无非是以上几种类型,大体命题思路是what-why-how。
特点特征类
相信对于刚上高中的友友来说,特点特征是最令人头大的一道题。这类题不能抄材料,要根据材料信息概括。问题就出在“概括”上,大多数刚分科的同学没做多少题,自然没积累过答题语言。观察高考题、模拟题中特点类题目就会发现,材料千千万,话术却万年不变。
所以平时要把这些话术收集起来,并且在旁边标注是从材料的那一句话翻译过来的,久而久之,你看到类似的材料就会产生条件反射,自然能拿满分。
原因背景
原因背景类要积累的东西反而少,主要是背诵时代特征
意义评价
意义类基本上也是背书即可。
但当你遇到“启示”“评价”“认识”这一类题,总会有一些固定的空话套话,每遇到这类题,就把参考答案收集起来。
小论文
积累本的作用在小论文上尤为明显。
想了解要积累什么,就从小论文本身出发,它由论题、论据和结论组成,那么我们就分为这三个部分。其中论题和结论基本都是套话,可以多积累背诵;论据不需要记录,但如果平时遇到这类题总是没思路,可简要记录论证思路。
创新题
同样地,最后留出几页来记录新型题目,并从中总结规律。
就这样,每隔几天就翻阅一遍历史笔记,笔记上的东西自然就印在脑子里了。并且在翻阅的过程中可以总结某一类题的答题技巧,并对答题思路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升华。
资料推荐
《高效历史学习笔记》柳合青,新教材版,最好必修选修都买(原《高中历史辅助教程》)
《红宝书》定哥
你们省/全国卷/山东卷高考真题
《精推笔记》定哥(基础差,高一小白)
网课:
刘勖雯(选择题)
定哥(b站上有历史课程视频,适用于基础薄弱的同学)
(P.S.:今后会发文细细测评热门历史资料哦)
基础知识
众所周知,高中历史课本不论怎么改版,都让人十分不满。尤其是这版新教材。必修部分是通史模式,按时间顺序,但是讲得很不详细(和初中相比),总给人一种断片的感觉。
考试内容对深度要求高,于是形成了课本内容不具体与考试内容太详细之间的矛盾。
如果你的历史老师讲课水平优秀,那么上课认真听讲就是最省时间的办法。如果老师水平一言难尽,那么这里推荐《高效历史学习笔记》,补充了很多课本没有的细节,方便串联各个历史知识点。建议预习时用,平时没事当小说翻翻也可。
至于历史课本,我认为在基础知识拓展之后再对其进行回顾,会使线索更清晰。
至于平时背什么,我个人在高中期间几乎没背过历史,也没有做过知识点类的笔记。平时在刷题、看课外书的过程中已经把每个时间点都刻进DNA了,而且高中历史嘛,有时背诵太多内容还很容易限制思维。但对于基础实在薄弱的同学来说,建议背诵学校发的提纲或者买一本历史笔记来背,并在平时听课、做题的过程中补充细节即可。
比背诵具体知识点更重要的,是记忆时代特征,这对回答原因背景、意义评价类的题目至关重要。
技巧
今后会更新选择题和大题的技巧,记得关注不迷路!
课外学习
高一高二若学有余力,可阅读专业性的历史著作,如《全球通史》《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历代经济变革得失》等,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看一些制作精良的纪录片、历史剧、B站历史区up主也能提起你对历史的兴趣。但不要奢望看这些书可以押中考试的材料,且看这些的大前提是“学有余力”,切记切记!
总之,历史的答题技巧和题感就是在这一点一滴的积累中慢慢悟出来的。我当时大概坚持做了半个学期的笔记,很快就从60+冲到了80+。友友们可以积极尝试,希望本期内容对大家都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