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好几天没写东西了,头脑空白一片,内心焦虑无比!
韩国作家二志成的《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一书中曾指出读书会有个倦怠期,那么我想写作也是如此吧,而我,一定也是进入了倦怠期了!
那本书中说克服读书倦怠期的方法是一边坚持,一边去和一起读书的人交流,还有去走进图书馆等等,那么,写作呢?怎么克服写作的倦怠期呢?怎样继续坚持写下去呢?
这几天我不停地看书,除了二志成的那本,还看柴静的《看见》、东野圭吾的《嫌疑人x的现身》以及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书看的多了,脑子想的也多,虽然各种想法、观点在脑子里碰撞扭打,然而最后并没有开出一朵灿烂的花,相反,我变得更加茫然。
我一直在想,我写作的目的是什么呢?单纯的爱好还是想从中获得些什么?我写的又是些什么内容呢?是简单的自说自话还是复杂的人性思索?
还有,看我写的又是些什么人呢?除了志同道合的写作圈的那些萍水相逢的朋友,除了我的姐姐我的朋友,还有哪些人呢?我写的东西对他们是否有过帮助,或者说是否让他们也曾思索过,也曾产生共鸣过?
如果都没有,那别人看我文章的意义又是什么呢?那别人又有什么必要再继续看我的文章?毕竟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时间还是很宝贵的!你的絮絮叨叨只会浪费别人的时间! 想的多了,思索的深了,就更不知道从哪动笔了,就更加害怕动笔了,于是就更加倦怠了!
柴静的书中曾提到说,现在的人都太急了,急着看到成果,于是,当在短期内看不到成果时,所做的所付出的就会大打折扣了,渐渐就会怀疑自己所有的坚持是不是还有意义?
可其实,我们都忘了,只有一直坚持才会有意义,才会有可能达到你想要的目标,就像目前我的短期目标是要拿到原创标一样。
曾有人说过,如果一件事,或者一个行业,哪怕是很小的,很微不足道的,但只要你能认认真真坚持十年,就必定会有收获。然而遗憾的是,很多人在第一年第二年第五年甚至是第九年的时候转身走了,就像那个只差一点点就可以挖到井水却转身放弃了的挖井人一样。
倦怠期我想谁都会有,而且不只读书写作会有,任何一个行业都会有,那么目前我要做的应该就是坚持,就是抵抗,寻找各种途径挺过去。
如果我一直看书,那就写写读书的感受和心得;如果和朋友聚餐放松,那就写写朋友重逢的喜悦;如果只是一个人闲逛,那就写写路途中所看到的所想到的。总之,不停地发现,不停地写,那么自然会“守得云开见月明”吧。
我想,我只要笔耕不辍,一步步坚持,做自己该做的就好。至于那些原来一直想急于得到的,想急于证明的,就把它们暂时都忘在一边,都放在身后,因为“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不禁想起柴静书中写的那段话:“我就生活在这里,没有完美新世界,没有需要等待的未来,没有要向外界索求的理解,也不需要通过跟谁比较才能判断自己,要做的就是此时,就在此地,就在此身。”
是的,我就在这里,要做的就是此时,就在此地,就在此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