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颜
同寂照庵相识,是在千里之外的狮城。
一个炎热的午后,点杯黑咖啡,闲闲地翻一本旅行杂志,不经意间,几张图片跳进眼帘:冬日暖阳下怒放的牵牛花,几尾慵懒的游鱼,靛蓝印花的染布旁古朴的粗瓷老罐……
虽匆匆一掠,却是惊鸿一瞥,寂照庵三个字便印在脑海里。
一次偶然也许便注定了日后的必然。三个月后,我已于位于赤道的岛国来到了梦中的苍山洱海。同样,亦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车沿着苍山的盘山小路缓缓爬行。
初冬,路两側满是郁郁古松。转个弯,一树冬樱从青松翠柏中的拥围之中探出头来,满树重粉,映着苍苍绿色,清丽如歌。
山道难行,一路盘旋折上,过了感通寺,行不多远,便到了位于圣应峰南麗被松林重重包裹的寂照庵。
上了台阶,一树湖蓝色的绣球花大若孩儿面,花丛后池水若隐若现。站在池前,水清如镜,树影将池水染成一块通透碧绿的翡翠,数十尾金黄、朱红、雪白的鱼儿悠然自得的游曳。
只一眼,心,便安静下来。
青石小路曲径通幽,两侧是几排雅致的兰草,过去,便到了庵门。
寂照庵始建于明初,后毁,由云南都督唐继尧主持重建,现在大门上方“寂照庵”三字便出自他手。
踏门而入,顿被满院的花儿和肉肉们吸住了。
院落不大,正方大殿,左厢客堂,右厢祖师堂,青石铺地,朱红长廊下一串串手掌大小的松果累累而垂,粗粝棕色的果皮下相映的是一盆盆硕大的牵牛花,舒展的绿叶里深红、墨绛、淡蓝、橙黄、粉白、亮紫的花儿们开得恣意、耀眼,直晃得人眼都晕了。
目光刚从花果们身上拉下来,又被院子里占了半壁江山的肉肉植物们占据了。子持莲花、桃美人、青星、玉露、紫弦月、琉璃殿、静夜、佛珠、白雪姬、熊童子、白花小松、冰梅、黄金薄雪万年草……认得的,不识的,一不留神,竟误入了“多肉世界”深处。
很难想像,平日里娇贵难养的多肉植物们在这里竟活得如此率性随意,瓦盆、粗木、石槽、黑色塑料桶、陶罐,草篮,石缝,无一不是它们的家。庵堂后有一整墙破土而出的玉莲,沿着土山肆意曼延,爬了一坡,风吹、雨淋、日晒,依然生机勃勃,鼓鼓胖胖,舒展到了肆无忌惮的程度。
正沉浸于奇异的花木世界中时,一声声清亮的吟唱声自正方大殿传来,令人心神一凝。
庄严的西方三圣面前,一个比丘尼双手合十,正虔诚吟诵着一部“佛说阿弥陀经”。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是故彼国名为极乐。’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金、银、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而严饰之。池中莲花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
‘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一部“佛说阿弥陀经”吟唱完毕,礼拜回向后,比丘尼缓缓站起。久居大理的朋友悄声道:“诵经的便是寂照庵的主持妙慧法师,佛缘深厚,自幼便在感通寺修行的。”
妙慧法师步出大殿,一张温婉平和的面孔对院里几个游客微微颔首。法师身著灰蓝长袍,慈眉善目,令人一见便心生欢喜。
目送妙慧法师的身影渐远,朋友带我去饮茶。自左厢客堂旁边的通道过去,便到了后院的茶室和斋堂。
茶室风格自然淡泊,原木地板长桌,灰墙则是用大块卵石加水泥垒砌而成,天然质朴。两壁皆是大幅玻璃窗,冬日的暖阳自树尖上泻进来,铺了满室。
门侧的木梯格上闲闲散散摆放着粗瓷罐子、暗花老碗、线装旧书、草绳拴就的袖珍瓶罐,扎染布上印着的几朵红花,皆一一入眼,入画。
倚窗坐下,一径是满目青松,转过脸来,另一面则是万紫千红,院角一口老井里,几片粉红色的花瓣在绿水上轻漾。
茶是免费结缘的,亦可随喜,多是产自云南本地的红滇。客人来了,自已取壶煮水,泡茶洗茶、闻香品茗,完毕后清洁干净,放回原处。室内有古筝,时有客人到这里静观青松白云,随心而奏。禅茶一室,经书自然是少不了的,取一本佛经便可静静地读一个下午,细细体会里面的佛言真义。
滇红汤色浓亮,入口微苦回甘,滋味绵长。细品浅酌时,听朋友娓娓道起寂照庵的故事。
早时寂照庵房屋老旧,一片萧瑟之气,上山又不易,一年来的香客都没有现在一天来的多。大理的冬季白日和夜晚温差很大,太阳落山后,气温会从十几度骤降至零度,山上自然更是寒冷,在这样的地方修行,除了寂寞更多的是清苦。一年夜晚刮起大风,屋顶都被掀开了,妙慧法师便想对寂照庵整体修建改造。她记起以前一个在山中迷路经过此地的人,临走时曾留下电话,说会建筑设计,日后倘要帮忙可找他。
这人便是高鲁东。
高鲁东,杭州人,原为国家皮划艇队总教练,曾带队夺得世界冠军,就在功成名就,大展宏图之时,他却做出了一个出乎所有人预料的决定,如古代的大侠般金盆洗手,告别江湖,隐居大理。
高鲁东在美丽的洱海岸边租了一个牛棚,200平米的院子,亲自设计,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点一滴地将梦想中的家筑造成现实,如诗歌般,面向洱海,春暖花开。
而寂照庵则是他在2000米的高山上勾画的又一个传奇。
寂照庵初建时异常不易,缺钱少力,所有的建筑工人均是妙慧法师自山下村庄请来的义工。这些村民虽然供养不了多少钱财,却在妙慧法师的感召之下,将家里剩余的各种建筑村料纷纷捐出,闲暇时便在寺庙做一天义工。就这样,建建停停,停停建建,陆陆续续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寂照庵才建好。
这里的每一个物件,看似随意,却透着不经雕饰的大美。尘封的旧物、木头、石件,许多都是妙慧法师自山上山下捡拾的弃物,摆放在这,变成一道独一无二的风景。
闲闲聊着,日色渐渐西斜下来,已到了晚餐时间。寂照庵最令人回味难忘的莫过于其素斋了。厨房用最原始的柴火和大铁锅炒菜,菜蔬是妙慧法师亲自到菜市场和农家挑选的最新鲜最好的,取之自然,用心烧制,这样,便做出了世上最美味可口的味道。
身为佛家子弟,妙慧法师秉持多吃素少杀生的理念,给众生滋养善根,数十年以食布道,每月初一十五为大众提供免费素斋。平日来时只需20元,便可取一只青花瓷碗,盛饭,上铺各色菜肴,饭菜无限,随用随添。为免众生浪费食粮,规定须吃完,若剩下,便要罚跪香一柱。
因为寂照庵的素斋味道太好,慕名前来的本地人和游客越来越多,厨房人手有限,倘要去,须提前一天打电话预定。这里自制的丁香酱菜滋味极好,不要忘了去偏殿买一瓶带走。
不知不觉间,天色沉下来,游客寥寥无已,盘山环路难行,不得不与寂照庵依依而别。
走出门来,回来望一眼这个安住在山林里的小庵,一景一物一茶一饭俱美好若梦,令人难忘。
久居喧哗都市,每一天我们都在为名利欲望奔波打拼,每一时每一刻俱被财色食名睡所困,满身满心的浮躁、计较与不平,稍得一点空闲整个世界便浓缩到一部手机里,把日子过成了一个冷冰冰运转的机器。
而寂照庵则是以草木为伍,清风相伴,赏花、品茗、诵经、静思,听松、观鱼。就如墙上所题的禅诗:林静鸟谈天,水清鱼读月,书就松跟读,琴来石上谈。
奔波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心灵渐渐荒芜的我们,已忘记了对天地的敬畏,忘记了生命之初心。
一妨给自已一段释放的空间和时间,体会返璞归真的简单的恬淡,感受时光的流逝,与花草清风相处,惜爱身边所有,敬重天地万物。
清风拂面,找一个午后,相约寂照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