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恰巧刷到一个短视频,说现在的年轻人在上班儿和上进之间选择了上香,然后同时又刷到了一个灵隐寺相关的视频,突然想起来我们过年时候去灵隐寺的情形。
正月里烧香拜佛的人自然是很多,加上景区免费,从大门口就开始人山人海挤挤挨挨,寺外本挺宽敞的道路也被挤了个水泄不通。老公带着睿睿排队进去了寺内,我和老爸,辰辰在外面的凉亭休息着等。据说灵隐寺超级灵,每个来的人都想要去拜拜,求仕途,求姻缘,求钱财,求平安。当时我还为着睿睿的转学插班而焦虑担心,本想为此去拜拜,后来想还是算了。
在等待的过程中,老爸抛来一个问题:“你们当时的那些同学,现在谁混的最好?”
我不假思索地说:“这个问题怎么说呢,其实并没有唯一的答案。如何定义好,是否过的好,这本身就是多层次多维度的。”
比如某人,游戏公司做到身家上亿,在金钱的角度来说也算混的很不错,但是在诺大个城市想攒个局聚一桌同学,压根儿没人应答,一边使着各种心机腹黑压榨pua亲同学,一边虚假地鼓吹自己对同学多么仁义,卯足了劲立牌坊护着自己可笑的所谓名声。这算混的好吗?
比如某人,知名作家,网络大V,新晋导演,有公司有事业有豪宅,有媒体有粉丝簇拥,在金钱和名望的角度也算混的不错,还有个无比崇尚一官半职政府编制的老丈人,和少有提起的妻子和女儿。阳光下都是灿烂的,阴影里呢?
比如某人,医科毕业美国再深造,据说之前是给领导做保健医生,半年上班半年跟随度假,金钱上自然是不缺的,近水楼台的原因甚至可能还有一些些权力,但是你们包括他父母不是还觉得人家太过淡漠,连结婚生娃这些都不告诉父母,也没让见过面吗?实际的状况又是怎样,我们外人其实看到的也都是别人有意无意想让我们看到的而已。
曾经初中的好友,北京上完大学毅然决然地选择离开北京,去到较为偏远落后的小城市里的大学任教,嫁给了同校早起为她买油条豆浆的体育老师,专业上持续不断地进修研学。好多年不联系,我也不清楚她是否已经在她的领域小有成就,应该也是心灵富足而自豪充实的吧。
还有另一个好友, 研究生毕业后和男朋友一起留在了北京,国企编制工作发展都还不错。最近联系上的一个同学,从毕业到现在就一直在专业对口的一个事业单位,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耕耘,妥妥的专业人士,也已经是单位的骨干力量。
整体而言,我觉得大家都过的挺好的,各有各的选择,各有各的好,各有各的精彩旅程。而我们,从南到北,又从北到南,一次次拖家带口跨城搬迁,从两个人到三个娃,用老公的话说,现在发现家庭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有家有爱,我们是幸福的。我呢,现在无业游民一枚,再悠闲地gap一段时间,思考思考人生,管管睿睿辰辰的功课,享受一下小宝宝天真烂漫的笑容,也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