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小学班长突然加我了。
我一脸惊慌。
不知道他是突然想起了我哪年的臭事,需要找当事人乐呵一下,还是说又和某些人一样,听闻了我神奇的专业,想找我算上一卦。
还好,两者都不是。
我有点庆幸又有点失落。
他问:“吕建臣?”
真不愧是老班长,三个字只有姓没打错。
“是我。怎么了?”
其实我是只想回“什么事”的,但想想和老班长快十年没联系过,太过直白会惹人尴尬。
“正找你呢!”
话毕他直接甩了一个微信群聊截图和一个二维码,我打开一看,彩旗飘飘后面赘着几个大字:
“六七回忆,进群改备注”
我一点也不失落,我反而更惊慌失措了。
是不是有这么一个传统,每当人升迁或者步入一个新环境时,总需要靠追忆往事才能聊以慰藉。去跟那些早已形同陌路的同窗嘘寒问暖,关心一下他困难的生计,这样不仅能凸显自己“一始而终”的高尚人格品质,还可以假装履行“苟富贵,勿相忘”的铮铮誓言。
我喜欢一个人静静地想一些有趣的事情,而不是一群人装模作样地借往事而狂欢。
进群之后,都是一些陌生而又熟悉的姓名,一下子把我拉回了那些岁月。我小心翼翼地改了自己的备注,然后心照不宣地找了一个沉默的坑蹲了起来。
这个时候,班长又私戳我:“有没有XXX的联系方式?”
“没。”
“你们初中不是一个班的吗?”
“是的。”
“有没有QQ?”
“没。”
“初中也没个班级群吗?”
“我没加。”
聊到这里我感觉我聊不下去了,一种羞愧的情绪油然而生。
我贫乏的头脑总是将记忆保存不善。似乎人不管走到了哪里,总会有人跳出来提醒你“我们曾一起做过弊”;感激于时代的发达,一些所谓的大大小小的“QQ群”、“微信群”就成了它们窝藏的最佳据点,如果当初没有的话,他们不介意后来再创造一个。
我羞愧的低下头,似乎是被谁戳穿了什么秘密。静悄悄躺在我“群聊”系统里的,只有时不时蹦出来通知的大学班级通知群。
班长说,“能不能帮忙找一下?”
他每说一句话总要附带一个可爱的表情,我懂得,这个叫委婉语气。就像“找下行吗”这四个字看起来就带着说话者不耐烦、还有点居高临下的态度,但是“找下行吗/可爱”就完全不同了。这意味一个大老粗在跟你撒娇卖萌。
我连滚带爬地给基友发了一个信息,问他有没有XXX的微信?
“没有,只有QQ。”
“给我。”
“2XXXXXXXXX”
“早干嘛去了?这个时候想起你的同桌?” 他补充了一句。
我哑然失笑,只好告诉他:
“有人想创造美好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