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唐宣宗大中末年(约858年)病故于郑县,享年45岁,可以说英年早逝。他的挚友崔珏在得知他去世的消息,悲痛万分,写下两首《哭李商隐》:
成纪星郎字义山,适归高壤抱长叹。 词林枝叶三春尽,学海波澜一夜干。
风雨已吹灯烛灭,姓名长在齿牙寒。 只应物外攀琪树,便著霓裳上绛坛。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
良马足因无主踠,旧交心为绝弦哀。 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
两首诗中,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亡友李商隐的深切悼念,同时赞叹其文学才华与成就,并感慨其不幸的命运遭遇。
李商隐命运不幸的根源,估计就是“牛李党争”。他本人可能也想置身于牛李党争之外,因此交往有牛有李,诗文中对两方都有所肯定,也都有所批评。然而,在当时情况下,保持中立谈何容易?显然只能是一厢情愿。结果是李商隐两边不讨好,一边认为他忘恩负义,另一边也不敢委以重任。在这种情况下,李商隐的仕途显然无法顺利。
今天,我们再读《哭李商隐》,除了感叹,还有深思!我们不能说义山有“脚踏两支船”之嫌,他可能仅仅只是想坚持本原,保持中立,但处于当时的条件,这种作法确实给了别人想象空间。因此,抛开时代背景不说,无论何时,坚定的立场,忠诚的信念,无疑都是成功的必要条件;而才华,只是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