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写作一直都很重要
语言文字是交际的窗口。
且不说写作对于工作和专业学习的重要性。
当前,互联网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世界变得互联互通。人人都渴望获得影响力。弱连接的重要性前所未有。在朋友圈或者其他平台呈现的语言文字,成为个体存在的标签。写作和表达的能力,几乎成为影响力的等价物。
对于学生和学者,写作能力还决定着所完成的作品能否被认可和接纳,进而决定着学业的成败、学术的成就和在圈子内的口碑。
今天读了几篇即将定稿送审的硕士学位论文,所看到的语言与我的审美标准相去深远,甚至距离语法和逻辑的基本要求还有差距。
相信这一现象不是个例,这就促使我思考,背后的动因是什么?如何改变?
碎片化学习带来的后遗症
互联网时代,信息极大丰富,尤其是微信微博和各种自媒体的各种专业推介让人应接不暇。纷纷开启浏览、收藏、再浏览的快餐消费模式。静下心来慢慢的读一本简直成为一种奢望。为什么?每天看到的“好东西”太多了,哪有时间读那些老古董呢?
殊不知,微信微博的碎片知识看多了,也会“消化不良”。简单的说:
第一,没有选择,什么都看;
第二,没有总结,看过就完了,甚至很多东西看都没看,就是收藏了事;
第三,没有判断力,只会接受不会反思批判;
第四,没有逻辑,近墨者黑;
第五,……
如何训练写作的能力
我的导师强调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所谓学习,就是在看书和学习的过程中刻意的构建自己的理论分析框架,将自己的知识不断的填充到这个框架中,吐故纳新。今天还要继续“改写”学生论文,就简单说几点:
第一,训练写作能力就是训练逻辑和思维能力,
第二,以终为始——不知读,焉知写。强烈推荐“如何阅读一本书”,学会“检视阅读”和“分析式阅读”,对于需要精读的材料,能够带着问题去读,带着透视眼镜去读——提出血肉把握骨架再把握细节。
第三,写作需要刻意训练。任何学习都需要走出舒适区,要对自己狠一点:每天逼着自己写点东西,建议准备个番茄工作钟,每天抽出25分钟专注写作;找到一群人一起做这个事情,相互督促;要能获得及时的反馈。如果还不清楚,那就读一下《刻意练习》这本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