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螳螂,此生彼亡。
古之今往,强者生,弱者亡。
小时,我就经常在田埂上、草丛里发现螳螂,对我来说,这种生物不为罕见。今天再读法布尔的《昆虫记》,其中一张长篇介绍螳螂,这便油然唤起了记忆,关于螳螂。
看动画《黑猫警长》时,就半信半疑地接受信息:螳螂会残忍地吞食其丈夫,为了繁衍下一代。其实这不算事实,因为真相不全是如此。
记得在阳光最新鲜的时刻,它即开始活动。两翼的薄纱翅膀看似足够轻柔,感觉似面膜的那层蚕纱一样,镶着微微的萤光,即使有那时刻拿着大锯子挥舞空中的臂腿,也让它看起来足够绅士或温婉。我对它的印象如此。
这时候Music,起!《凉凉》:都是假象。
柔和的外表实则是伪装,本质凶残恶毒。几乎所有的昆虫都不是其对手,在开战之前它绝对会摆足架势去威慑敌方,很多敌虫都被它的前奏给震慑住,当然生命也由此止步。扛着大钳子,举着大刀锯,铆足劲头,首先心理战上便占了上风。其次动作敏捷,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地上去削掉敌方的头颅,招招凌厉,致命。
爱情也冲昏不了它的头脑。在新婚之夜,绝大多数便会在洞房时杀了自己的丈夫,给自己提供能量繁衍下一代。当然,百密总有一疏。有的新郎会识破杀机而逃之夭夭,最长可以活至秋末。
如果我们这样就认定,母螳螂会是一位称职的母亲,是大错特错的。
后续事实是,在产卵之后,这位母亲便逍遥走天涯了,再不会回来,丝毫不予关心。这些卵的命运是生是死,全看天命。
螳螂后代生命的延续,是积攒在他虫的尸体上,包括其父亲。踩着尸体,活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