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22岁,是一名来自成都的普通大学生。既不是985,也不是211,就那些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大学生。扔进人才市场,别人晃一眼可以扫二十份简历的那种普通大学生。
16年,我19岁,离开我的小镇来成都上大学。当我初次面对成都这一座陌生的城市的时候,我没有对自己说过什么雄心壮志的话,没有像影视剧里演的那样,憧憬着未来的无限可能。
虽然现在仍有人在说着这样的话,
“你才二十几岁,未来尚有一万种可能。”
但是没有人告诉我们,一万种可能背会或许有一百万种代价。
对我而言,这句话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感染力。
我刚来成都的时候,我的堂姐以她过来人的经验告诉我,一定要去学生会,那是一个非常锻炼人的地方,能够结交到很多朋友。
然后她开始回忆她的大学时光,谈及那些被学生会忙碌充斥的日子,她仍旧感慨万分,表示十分感激那些日子。
但是后来,我没有加入学生会。
另一位朋友则告诫我,学校里有一个很棒的非官方组织,建议我去试试。并解释到作为没有学生官方为背景支撑的组织能够成长为现在的样子,必然有它的可取之处。
于是我去试了。
但是后来,没多久,又退出来了。
那位朋友后来告诉我,
你去做你想做的事吧,或许我认为好的东西,并不是你所需要的。
我不应该让你的大学,过成我所期待的样子。
这位朋友,自始至终给我很多帮助。
不过那个时候,我其实并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
就像一个纠结的甲方,我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我只知道自己不要什么。
于是开始了无尽的改稿之路。不过还好,我并没有催稿,我只是在不断犯错和纠正之间循环,我并没有一个急切成长目标,清楚明白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从不对自己所做的任何事情感到后悔。
迄今为止。
即便那件事情是错的,甚至错的离谱。
我将这理解为“试错”,就像小孩子玩火,不试试怎么知道不可以呢。所幸并没有造成什么不可挽救的结果。
于是就这样,我没有在任何一个组织里,长久的待过。
那个时候大家都很喜欢找组织,参加各种乱七八糟的活动,一大堆人围在操场做游戏,听校园乐队的现场演唱。
每个人都在想着要拼命的融入这个全新的世界。
好像这样才是普遍理解的大学生活该有的精彩模样,影视剧里总是这样说,过来人的前辈们也总是这样说,不是吗?
我那时候也不知道这些事情到底有没有意义,不过现在来看,我想那些日子,就是为了让我们通过不断的尝试,找到自己觉得真正有意义的事情。
然后学会去抉择和取舍。
我在20岁的某一天,突然想通了这一点。
在此之前,我都是一个虚妄的人,我用虚妄来形容自己,因为我确实如此。
我就是那种在群体发言的时候哗众取宠的人,那时候我一直以为自己在做一件活跃气氛的事情,并为此沾沾自喜。
总想着在人群里迸发出自己的声音,以此来展示出自己的存在感。也从来人没有指责我的无礼和冒犯。
在往后的某一天,不知道从哪里看到鲁迅先生的一句话:
“以前觉得别人尊重我,是因为我优秀,
后来才知道,别人尊重我,是因为别人优秀。”
受益匪浅。
我那时候认为自己是一个幽默的人,或许也是大家都这么说的原因。说三句话,其中就有两句在大笑。
我的16年就在这些肆无忌惮的笑声中过去了。
每天除了快乐,无所事事。
我们学校新教广场那边,有一条环形的木板路,是用大概三十公分宽的木板拼接起来的。
并不太稳固,走起来会有一种轻微的地面塌陷感。
我每天上课都要走过这条路好几遍。
后来有一天,我和同伴再次走过这条路的时候,我突然问自己,
“这样的大学生活,真的使你感到快乐吗?”
我诧异于自己怎么会突然这样发问,惊恐转头望向同伴,她并没有发觉什么,以确定自己是在内心的发问,而不是奇怪的自言自语。
现在回想起来那天,并没有什么特别。
没有发生什么特别的事情,木板路也没有什么特别,我还是一路走一路说说笑笑,只是突然走着走着,就不笑了。
或许很多事情,就是这样一瞬间想通的。
并没有发生什么重大转折的事情,也没有谁来开导指点,
就在一个你每天都会走过的地方,穿过你每天都会穿过的人群,
没有特别刺眼的太阳或者能砸醒人那样的倾盆大雨,
就是一个极为普通的一天而已。
和你度过的所有普通的一天无异。
这只是20岁里,极为普通的一天。普通到我根本想不起来是具体的那一天。
后来的日子,也并没有像电影那样,发奋学习,一路开挂,走上人生巅峰。准确地说,甚至没有任何物质上的改变。
我仍然只是一个普通的大学生,也没有拿过奖学金,也不是什么优秀学生。好像这一切并没有发生什么实质性的变化。
我愿意将这理解为心性上的改观,因为我感知到的自己,确实不一样了。
我至今很庆幸那一天发生在了我的生命里。
网上有句话很火,最终我们还是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
虽然我对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仍旧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
但是我想,最起码,要成为一个自己喜欢的人,喜欢的普通人也好。
于是我将更多的时间留给自己,用于观察和思考。远离一些无谓的社交,将很多群体性的事情,都改成一个人去做。
这多少会让我看起来像个孤僻的小孩,但我觉得无所谓。
“这世界是世界,我是我。”
我很喜欢这样的感觉。
叔本华有句话,“只有当一个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他自己”
独处真的会上瘾,它能让你保持专注思考和高效率。
当我经过那天的木板路之后,我也开始相信,
规劝没有任何用处,不管你们之间是多亲密的关系。
只有自己试错,才会自己想通。
所以我从不试图改变其他人的观点,即便是我完全不认同。
也是在这样一个普通的一天,
我看到木心一句诗:
“我倒并不悲伤,只是放声大哭一场。”
后来我预约了学校的心理老师,真的大哭了一场。
再后来,也是一个普通的一天,开通了自己的公众号。一直到今天。
这些都是我生命里极其普通的一天而已,
只是他们都发生我的20岁里。
作者,方藏。文章首发于公众号《看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