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在家的这几天,逛了一圈周围的书店。
希望在感到人生意义渺茫的时刻,找到那么一点点精神慰藉。
有没有那么一本书可以正好对治我的心病,并且好好说句人话。
一圈下来,得出结论,关于成长这件事,你真的只能自己去寻找方向。
土木工程专业出身,从事了一年的搬砖事业后,转型做新媒体。
那时候觉得,自己对于生活有一些很敏感的觉知,能发现不一样的角度,找到灵感。
现在依然这么认为,这是人活于世的基本自信。
但,方向上面有了不同的认识。
放弃本专业是没什么可犹豫的,相对于建起一座毫无生机的楼,我更热爱去做一些与人相关的事。
转型了拖拖拉拉的两年,基本掌握了新媒体运营的基本知识。
两年后的今天,我又站在十字路口。
思考一下自己的将来,该走向何方。
以前总觉得,我的人生不会有太多波澜,像一列火车一样,
按照预定的轨道,生老病死,了此一生。
现在回头一看,每一个选择,都彻彻底底地改变了我的生命历程。
从有自主选择权开始的大学毕业,找工作跑到了深圳;
一年后又来到上海,换城市也换了专业。
这一番变换不可谓之大,在我看来。
我认同,专业要深深扎根,前提是专业能成为一生认同的事业;
我也认同,人要为自己的每一个抉择负责:
你做出了决定,那就该承担其带来的一切结果,并坦然接受。
在待业期间,做了一些职业性格的测试,MBTI/九型人格等等。
这是能帮助我进一步认清自己的好工具。
我想,下一份工作应该是一份自己能工作至少3年的,不只是为了工资而做的【好工作】。
市面上所讲的自由职业或是类似零工经济等的言论等等,可以听听,是一种观点。
但讲真的,我感觉,在我能力积累足够之前,那不是我该考虑的问题。
在家躺着毕竟太舒服了,没有自律,我就是个废物。
各种测试的结果依然是写作,将来的发展方向。
等外出旅游回来,我就该完成自己的择业方向和简历,开始新工作之路了。
为什么一定要外出旅游这件事,我心底里确实很有答案。
见识问题。并不是说旅游一次就能增长见识,拍很多照片,到处看看风景,不见得有什么收获。
但这是一种方式,重要的是在眼睛有所闻,耳朵有所见之后,脑袋中有所变化。
我一直不太明白,见识对于我有这么大的影响。
从小到大的成长太过顺利,并不是娇生惯养,但也差不多。
三线城市的独生子女,虽然从小到大跟着爸妈干了不少活儿,
但直到上大学之前,都没出过城市的行政范围。讲真的,这是一种见识问题。
我的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时间很晚,并且,有一定不太好的倾向。
这是我在成长中经历的不能扭转的问题。
而我,只能在此刻和未来,好好补课。
所以,当收到外出旅行,并且是自驾时,我毫不犹豫。
多见见人,多听听事,是我目前能找到的增长见识的一种好方式。
我甚至可以为了这次旅行,把自己刚找到的工作辞了。
工作还有下一次,但旅行不见得每次都有机会。
希望不会有我的下一任领导看到这篇文章。
有人说,读书也是一种增长见识的好方法。我对此,颇有微词。
这可能是我的问题,只有我亲身经历过,我才能对某个道理形成感性的认识。
书中所讲的道理,印在书上,却引不进我的理念里。
多数情况下,我看书也只是开阔一下眼界,看看大牛们对这世界是如何看待的。
但是,不能不说,好书确实越来越难得了。
我不得已,已经开始看一些古书了。
有时候,读一段【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滋养,远胜于读一堆心灵鸡汤。
讲道理要摆事实,同时还要有理论基础。
单个的案例拿出来熬成鸡汤,能灌醉哪个愚夫愚妇。
人的价值观会像潮水一样,变幻莫测。
但有一点是不变的,贯穿核心,从始至终。
这就像是时尚的潮流奔波流淌,最终的目的始终是商业的羊头狗肉。
我找到了自己不喜欢的,正在努力找到自己喜欢的。
但人会变,甚至是那个核心,也会变。
可能我在旅游归来之后,此刻的认识已经全盘否定了。
但是,尊重改变,接受,然后想清楚未来的方向就好。
工作的前五年,我过得有些奢侈了。但,还可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