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个问题,2014年渣硕刚毕业的时候,我也没有多想
在北京读书的时候,虽然没有学市场方面的专业,但有幸进入一家名企的市场部实习了几个月。实习期间,这家公司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办公环境的高大上,工作氛围的和谐愉快,优秀的员工福利。其实这家公司给出的薪水并不高,正式毕业之后我尝试面试这家公司但是失败了,我记得2014年那时候研究底薪是税前6k左右。随后进入了一家不知名小型互联网创业公司工作,薪资待遇其实比原来向往的大公司要好一点,月薪有税前10K。工作第二年我来到深圳,我依然对名企没有过分追求,混迹在互联网创业型公司。
惊呆!深圳的互联网公司都逃不出这几家公司的手掌心
名企真正对我的刺激,是在2017年年中,由于所在创业公司经营不善,我所在的市场部项目被砍。不得不重新找工作,刚开始也是更多在拉勾上投递一些互联网小公司,各种行业领域都有尝试,大概面试了十多家。我惊讶得发现,每每在研究这些创业公司背景的时候,有个惊人的相似点。几乎所有公司都在对外宣传时介绍团队来自腾讯、阿里、百度、华为。现实中我去面试的时候,面试我的高管或创始人也真的都是这几家公司的背书。毫无疑问,在深圳,但凡你拥有了这几家大公司的背书,在面试互联网创业公司的时候是极具优势的。面试仅仅是简短的环节,不可能体现你所有能力,而名企背书对大大增加你能力的信任度。这是我第一次认识到背书的重要性。
还要相信前辈的忠言啊,少走弯路
在年中择业期间,我曾跟原来名企出身的前辈讨教过。30多岁的前辈也是大名企背景,中途进入过创业公司,过后又回到了大公司担当管理职。他不止一次提示过我,要趁现在还不到30岁,去大平台锻炼。
因为小公司东挑西拣,大公司流程又多,在深圳换工作基本都需要安排2个月的空档期,不免会让人焦虑,考虑是不是先找个坑待着。前辈告诉我,短期工作经验对于名企来说比较避讳,最好是稳一些,多给自己一些时间等待机会。
现实是未婚未育的女生过了30岁再进名企要比30岁前难好几倍。而当下的互联网创业公司大体形势非常不稳定,盈利的寥寥无几,巨头已经出现,资源更有优势,也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去孵化新项目,创业公司的成功几率低,像他自己曾经在创业公司做到VP职,但最终也无法竞争得过巨头的相似项目。
我渐渐明白了,为什么大家都想进名企?
工作头三年是自我定位的关键时期。对大多数人来说,头三年的职场履历决定了未来在职场的发展方向。首先是行业,其次是岗位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规划。
很多初入职场的人对名企的理解在于品牌及口碑。尤其是近几年其实很多名企的薪资待遇与创业小公司相比显得并无优势。进入了名企,只是说出去大家都知道,首先会觉得你进了一家优秀有实力的公司,在履历上显得比较光鲜,外在看来是一份稳定高大上的工作。
其实远不止于此,成熟的企业在人才储备和对于人才的培养方面会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名企一般也拥有更有效的合作伙伴及优质项目。
良心建议:应届毕业生尽量争取去名企
对于应届毕业生而言,名企除了能够给予你更大的平台,还能给你系统优质的培训,让你能够与优秀的人共事,参与更大型的项目,拥有较高的视野。
工作过几年之后人,背书的效应其实更为显著。细心观察你会发现,名企在社招招聘条件上,还是更倾向于招聘有大公司背景的人才。例如腾讯社招的市场岗位招聘,会注明4A公司背景优先。华为社招的很多岗位招聘,会注明500强企业经理优先录取。身边名企出身的朋友即使有工作变动,都是在知名企业互相跳来跳去,而长期在小公司,也大多只能在小公司之间跳来跳去。小公司能给你的岗位晋升空间和长远的薪资福利待遇,显然大多是不如大公司的。
社招虽然困难,考虑长远,你还是得去试试!
名企社招的基本要求一般是本5硕3,意思就是本科毕业5年,硕士毕业3年。招聘的一般都是高级岗,比如高级经理及以上,要求具备岗位要求的行业经验及技能,说白了就是上手就能干活。社招就千万别把自己当成来学习的,切记是来干活的,是要把以往的工作经验应用到当下的岗位中。毕业工作一年也是一个节点,工作刚刚一年的时候参与名企的社招,基本上等同于在跟应届毕业生竞争相同的岗位,大部分待遇也跟应届毕业生无差别,优势就在于你已经有一年工作经验而不是纯新人。关于应届时与名企无缘,后期如果通过社招进入名企的部分,下一篇文章我会详细分享!
请大家关注“职场师姐”!
师姐个人介绍:非名校渣硕,资质平平毫无背景,混迹互联网公司,目前做着跟自己专业毫不相关的市场营销策划的工作。工作3年踩坑无数后觉悟,成功逆袭拿到名企offer。普普通通的我偏偏就是想要通过分享亲身血泪经验,拯救普普通通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