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考试中,有类题是“看图说话”。
给一张、二张或者四张图,让孩子描述一下说了什么内容,讲个小故事。
虽然孩子们年龄差不多,但是在这道题上,差距就比较大了。
有的孩子可以洋洋洒洒说一大篇,有开头,有结尾、有人物对话、有环境描写,颇为完整的一个故事。
而有的孩子吭哧半天,一两句后就没有下文了。
有经验的老师总结说,后者的家长没有锻炼孩子的观察力,所以“肚子里没货”。
观察力这件事,不是凭空掉下来的,需要我们家长注意引导。比如从小就要多和孩子讨论一下身边看到的事物,阳台种的花比上个星期多了两片叶子,猫咪是怎么追球的,自家的门牌号是多少,小区门口的雕塑什么样子,天空是什么颜色,小花是什么颜色,一起玩的小朋友穿了新鞋子等等。
读无字书也是不错的选择。无字书上没有字,或者只有少量的字。这样可以引导孩子把更多注意力放在画面上,观察画面细节和前后对应关系,自己去发现画面中的信息,将其连接成一个故事。
拿《推土机年年作响,乡村变了》来说,就能很好地锻炼孩子的观察力。
《推土机年年作响,乡村变了》是瑞士作者约克·米勒的处女作,一举荣获德国绘本大奖。
约克·米勒1942年出生于瑞士洛桑,毕业于比尔应用艺术学校,曾从事广告设计,后在父亲的资助下开始绘本创作。
他的作品画风细腻真实,非常擅长运用电影镜头手法,一步步推进情节的发展,给画面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他还很注重在童书中渗透环保意识,其他作品有《森林大熊》《城市的改变》《书中书》《坚定的锡兵》等,并于1994年荣获国际安徒生奖画家奖。
《推土机年年作响,乡村变了》是一本无字书,而且是一本非常特别的无字绘本。
严格意义上说,甚至不能称之为一本书,因为封套里实际是7张独立的画页,并没有装订。
这7幅画画的是同一地点,以孩子的视角记录了该地近20年间的变迁。
看看第一张和最后一张,是否能认出这是同一个地方呢?
这本特殊的无字书,前后7个画面都是同一地点,观察这7幅图里,同一地点在不同年份的变化,就格外能锻炼孩子的观察力。
儿子最开始拿到这本书时,经常一看就是半个小时甚至更长。尽管那时他才4岁,已经可以发现我都没有留意的一些细节之处。
拿上面第一张图远景里教堂的钟来说,可以清晰地看到具体时间(红圈处)。
在《推土机年年作响,乡村变了》的前4张图里,除了有一张描绘的是雾天看不清钟面以外,其他都可以辨认出时间。在教孩子认时间时,不妨用这个来做练习。
通过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前四张分别展现的是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里的景象,而且每张都取景于一天中的不同时间段。比如春季这张,大约是下午4点,而夏季是傍晚6点,冬季是上午11点,这是我和儿子读后得出的结论。家里有这本书的,不妨和孩子一起讨论下,看看和我们的观察结果是否一样。
前面四张,每张里都描画了孩子们的嬉闹;而从第5张开始,由于汽车的增加、工业设施的增加,室外基本没有孩子自由玩耍的地方了,即使孩子出门,也只能跟在父母的身后。
细节如此之多,设计如此精巧,难怪这本书1973年一经出版,1974年便荣获德国绘本大奖。
来看看春天的小乡村,孩子们在玩什么呢?
有在小溪里建小型水力发电站的,这一定是个喜欢科学的孩子;
有在小码头放纸船的;
有试飞飞机模型的……
这个长胡子的画家,应该就是作者约克·米勒本人的形象,也算一个小彩蛋。
冬天的时候,这群孩子又会堆雪人、滑雪、打冰球,玩得不亦乐乎,真是每个孩子梦想中的天堂!
但就是在第四张的冬天景色中,画面左方可以看到大大的储油罐。始终占据画面显著位置的粉红色小房子,作为乡村生活的代表,已经受到了威胁。
如果孩子能注意到这一点,也就能注意到第五张里更多的变化。远处已经建好的高楼,正在施工的塔吊;近处逐渐枯萎的大树,消失不见的小溪和水量减少的池塘;街上处处可见的汽车,田间施工的推土机……
看草色应该是夏季,但小屋墙面上的爬山虎却只剩痕迹,仿佛在暗示我们,这儿已经人去楼空。
在这系列画面中,前面几张中小屋前的大树上都有鸟,有时是啄木鸟,有时是喜鹊,也有时是猫头鹰等。
而当这棵大树被砍倒时,鸟儿们又能去向何方呢?
这本《推土机年年作响,乡村变了》,4岁的孩子就可以看了,真是好处多多:
8开大画面,展现更多细节,提高观察力及逻辑推理能力。
没有装订的单独页面,便于铺在地上或者贴在墙上对比观察,增强专注力培养。
潜移默化中给孩子灌输了环保的意识,引发孩子更多思考。
如果你想拥有一个专心、细心、耐心的孩子,隆重推荐这本书!
搬书回巢,有书智库领读达人,今日头条认证作者,新浪微博认证书评人。图书编辑、网络编辑、运营编辑……这么多年,兜兜转转还是和文字打交道。我愿搬书回巢,助你师逸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