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刘禹锡
2020-10-16日
【原文】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阅读点滴】
都是桃花惹的祸
吟诵桃花的诗和文,我印象中《诗经·桃夭》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应该是知名度最高的了。前者以桃花的茂盛鲜艳起兴,描述了新娘出嫁的憧憬。后者则是陶渊明的寓言故事。都是让人向往的景象。中唐时期,刘禹锡的《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的诗歌,提供了另类的桃花景象。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其先祖为中山靖王刘胜(一说是匈奴后裔) 。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公元816年春,“永贞革新”的八司马柳宗元、刘禹锡、韩泰、韩晔、陈谏承召回京,游玩长安城的玄都观。被贬谪10年的几个知音走到了一起,听闻玄都观有了桃花,并且是满观桃花盛开,于是游兴大增,相约前往赏花。引发了刘禹锡的诗兴。
首句“紫陌红尘拂面来”,叙述了看花的盛况,紫陌:指京城的道路。古代天文学家将全天分为三垣: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紫微垣居中央,故称皇宫为“紫宫”或“紫禁宫”。京城的道路随之沾光,也就有了“紫陌”之名;红尘,闹市的尘埃。行进在前往玄都观的路上,人头晃动,红尘滚滚。
第二句“无人不道看花回”,这都是诗人前往玄都观的路上所见,众人赏花归来,人人欢喜,高声道来,心满意足的模样。游玩,大多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归,但此诗却描述的乘兴而去,兴犹未了的情态。更增添了前往赏花者的兴趣,诗人不描述桃花的吸引之处,却将游客归来的兴犹未了引发前往观赏者的好奇和向往,的却是妙。
第三、四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这也许就是诗人现场观赏所见,至于玄都观是否有千树桃林,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诗人心中认为此处应该有千棵桃树,让人尽情欣赏,桃花盛开春满园的景象的却让人欣喜,这也是自来吸引大众春日走出家门,走进大自然的方式。只是这片桃林,我们10年前在京城的时候还没有见到,全都是我刘禹锡离开长安之后才栽种。
《旧唐书·刘禹锡传》载:“禹锡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复出为播州(唐州名,治所在今贵州遵义市,辖境相当今遵义市、县和桐梓等县地)刺史。”很多都认为这是一首讥刺诗,因讥刺而惹祸的诗。威权时代,皇权至高无上,刘禹锡等五人刚刚从南越边缘地带的低阶位司马承召至京,官卑位低,感觉不至于会如此大胆的讽刺在朝宰执吧,否则宰执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呢,刘禹锡在羁傲不逊,可能也得考虑朋友们的处境。所以个人认为,这是刘禹锡的无心之失,让别人认为这是他讥刺朝廷,才会落得第二次发配边缘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