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开年,我突然想读一下关于断舍离和极简方面的书。平时的日子总被填的满满的,时间飞快,又没有什么成就感,我好想整理一下我的人生,看看到底有什么可以断,舍,离,让我的日子可以有些留白。
就像各路书评里面说的,《断舍离》和《极简》这两本书都有些絮絮叨叨,只看看图也就理解全书了。这点我是认同的,但我也还是很尊重作者的,他们通过日常整理这么简单的事情,就能感悟人生,并发展成一份事业,影响千千万万的人,实在是了不起。
读《断舍离》是很愉悦的,像一个絮絮叨叨的大姐姐在给你捞家常,讲道理。我的思绪会时常飘回到我的儿时,暖冬,爸爸妈妈忙年的情景。
我爸是典型的山东男人,山东男人是不干家务活的。我爸有多不干家务活呢?用我妈的话说就是油瓶倒了也不会去扶的。我长这么大,记得他只做过一次鱼,还颇有创意的加了些啤酒,味道不错。因为从来不做,所以让我印象深刻。
我爸另外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帮我妈收拾仓库,而且一年仅有一次,就是年前的大扫除。堆积了一年的仓库总是杂乱无章,我总是欢快的在妈妈和爸爸的劳动场地之间穿梭。我爸总会嫌我碍事儿,急哄哄的让我闪开,我的蹦蹦跳跳影响了他的打扫或者挡了他扔垃圾的路。我记得他总能把仓库整理的干干静静,整整齐齐。原来昏暗的仓库有阳光透了进来,暖暖的;原来堆的满满的东西变得整齐有序,一目了然。我爸总是最后扫地,落了一年的尘土厚厚的,扫帚落下,总是留下一道道的纹路,他总是不厌其烦地扫来扫去,直到地上一尘不染。
就像乔布斯说他受他养父的影响,钉篱笆的钉子反正面都要整齐好看。他做的手机,拆开壳的线路板,也一定要整整齐齐,漂亮好看。那个温暖的画面在我的记忆里定格,我多年后才意识到,我被深深的影响到的,就是做事情一定要彻彻底底,不摸到底我怎么都不会满意的。
印象里我青岛家里所有的亲戚朋友家都是干干净净,一尘不染的,尤其是我父母他们那一代人。我还认定凡是日子过的好的人家,家里一定是明窗净几的,整齐有序的。可见家里的风水很重要,杂乱无章就不是好风水。从小在这种环境下长大,我也渐渐成为一个整理和断舍离的能手。
什么是《断舍离》?有些人一听到断舍离,就觉得要像和尚一样的过日子,清心寡欲,无欲无求。断是断掉想要进入家里不需要的东西,舍是舍弃家里堆积的杂物垃圾,离是脱离对物品的执念。断舍离的主角永远是自己,是这个东西对我有没有用,有没有愉悦到我,跟这个东西多贵多怎么怎么样,没有关系。通过不断的,反复的对物品的筛选,从而更加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达到极简之路,极简生活其实是在追求一种极高的生活品质。
我们已经处于物质极大丰富的社会,全世界都在过剩的生产着各种东西,商家又在用尽各种方法卖给我们,所以我们一不小心就会中招,又加上各种节日,亲朋好友的各种礼物,家里很容易进入各种原本不太需要的物品,让家里的杂物堆积如山。
房子基本都是每个家庭最贵的物品,房子应该让人感到住的舒服才是,怎么能被各种不用的不需要的物品堆积的满满的呢?岂不是没有好好利用每平方米的价值?一平方米那么贵,难道就用来堆积杂物?
物品存在的价值就是被使用的,如果被我们放在角落,落满了灰尘,不管是多名牌的衣服还是多贵重东西,它的价值没有被发挥,就是最大的浪费。如果你用不了,那就送人吧,还有许多人需要,让物品发挥作用,物尽其用。也让地球减少点儿负担吧。
我们现在很少能穿破一件衣服或鞋子,所以评判标准变了,如果过时了或者已经不适合你现在的身材,气质,肤色了,总之它挂在你的橱子里,你每次都想穿,总会去摸一把,但就是从来都不穿它,没有机会穿它,像这样的衣服鞋帽就统统捐出去吧。别不舍得,不舍得的结果是你的衣柜被塞的满满的,可你还是觉得没有合适的衣服穿。
那些朋友们送的礼物,总是不舍得放弃,因为是她/他为你精挑细选的,你念着他/她的情谊,无比珍惜。可是东西就是从来都用不上,东西就越堆越多的,占据着你的空间。这些东西能转送就转送,把它们送给需要的人,能好好利用它们的人吧。你的朋友送你东西是让你开心的,他们要是知道你守着一个没用的东西,也一定不会安心的。
那些纪念品呀,美好的回忆啊,适当留一些就可以了。家里如果有人特别固执,比如我老公,什么破东西都是他的回忆。我就非常尊重他,让他选一两个最爱,其他的全都照张照片看看就好了。千万别上情感的当,他说他的美好回忆,关键是你存多久他也不会去看一眼,他其实也不知道那些东西放在哪里,你其实给他处理掉了,他也完全不知道的。所以作为主妇,你要知道在适当范围内给对方选择的余地,悄悄的,该扔扔吧。
那些昂贵的过时的电子产品,该扔扔吧。技术变革那么快,再也不会用老掉牙的东西,还是及早送出去吧。
书是我自己一度最不舍得的扔的东西,我甚至想以后家里一整面墙都是书。可是我现在觉得除非是经常会翻阅的,经典的书存下来,其他看一遍就不会再看的书,该扔扔吧。家里的书一定是给养自己的,如果摆着让别人觉得自己很有修养,很爱阅读那就没有意义了。现在的电子书越来越方便了,看久了也渐渐适应了。想想多看几本电子书,真的会省掉不少纸张的浪费呢。
还有一些东西,总是觉得以后还会用上。关键是要等多久才是以后呢?季节性的东西除外,像滑雪服呀,万圣节的衣服了,这个当然要留。我认为其他留着以后有用的东西,如果两个月你都没有用过,就处理掉吧。比如北京的房子动不动就上千万,为了偶尔用一下的机率,用平均几万十几万的空间去存储,实在太奢侈了。
你收拾家,整理东西的时候,声音越少越好。家人在意见就多,他们会不断地说你是个败家娘们儿,又或许说这个可惜,那个浪费,那个以后还有用。如果你听了,最终你还生活在杂乱无章的屋子里,所以最好自己做判断,把公公婆婆,爸爸妈妈支的远远的。他们永远也不懂你内心追求的生活品质。
在整理东西的过程中,一定要以我为中心,不要以物为中心。在判断的过程中,一定要问自己这个东西现在有没有用,或者这个东西有没有愉悦到我?如果有,那就留;没有,那就弃。所以这跟物品的价格没有关系,它愉悦到我了,多贵都是物有所值的;它对我是无用的,多贵也是我不需要的,我不需要的,就是我要舍掉的。
断舍离的源头还是要控制进入的量,不要动不动就买,一定要思考清楚再买。要买就买自己真正喜欢的,真正需要使用的。见到打折就狂买,见到免费就要拿的行为,真的是对环境太不负责任了,简直就是低层次的乐趣嘛。
不要太迷恋归纳盒,标签等等,它们只会让你的活儿更多,把东西从一个地方挪到另外一个地方。最关键的还是东西要少,再少。问问自己到底需不需要这个东西,会需要多久?会爱多久?如果不能长久,就从自己做起,少制造些垃圾,为地球减少点儿负担吧。东西最好的存储就是一目了然,所以柜子,橱子,抽屉一定不可以塞满,原则上70/30,放70%的东西,留30%的空间。一打开就可以看见,一目了然,不用翻找。
断舍离久了,真的会影响生活和工作。比如我办工桌上是没有座机的,我选择不要的。所有找我的电话都留言,这样我不会被打扰,能更好的掌握我的时间,等我想回的时候再回。世界上哪有那么多紧急的事情?他们紧急的事情是不是我紧急的事情?
我对朋友的定义也逐渐变得很严格,他们到底是我的朋友还是熟人?我有困难的时候他们又会在哪里?他们有困难,我又会在哪里?在选择的过程中,就逐渐学会有质量的相处,去掉无趣的无味的社交。
尽管每年都至少两三次的大整理, 我对我家的断舍离状况也就打50分,孩子的东西是我最大的困扰。我这么一个爱处理东西的妈妈,偏偏有个儿子超爱保存东西,所有的盒子,袋子,哪怕吃完的薯片袋子,饼干盒子,他都统统收着,更别说他从小到大的玩具,小了的自行车了......这让我很烦恼,有天我儿子指责我说,“妈妈你什么东西都扔。”虽然他们一个七岁,一个五岁,可是我还是要尊重他们的,所以就只能选择暂时妥协。我还不知道该怎么改变他们,也许有一天,他们也会回忆起妈妈收拾家的样子,也会喜欢家里干干净净的样子。
我会继续在断舍离和极简的路上走着,下一步的挑战是如何影响孩子们开始感受和享受这种极简之后的自由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