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下,晴空中劈过一道闪电,砰,引燃了地上的推挤枯木。火焰跳动的光线引起了远方一队原始人的注意。望着熊熊燃烧的火焰,他们保持着警觉。这是重来未接触的东西,既不像平时搜捕的猎物,也不是自然天气。面对未知的东西,大脑保持着警觉,原始人都想尽快离开这个地方。这是队伍中一个独眼原始人看着跳动的火苗,像太阳一样,照亮了周围。他感到奇怪,这是否就是小型太阳?好奇心让其不顾其他人的警告,小心翼翼的拿着木矛接近了火焰。看着跳跃的火苗,试探性将木矛伸了过。木棒穿过了火焰,像空挥一样。又试了几次,他觉得这就是小太阳,于是他准备叫唤伙伴不要害怕。但是在收回的过程中,他发现木矛上也有火焰,但太阳不会分化啊。他认为这是火焰向他攻击,拔腿就向队伍中跑去,边跑边向后看,发现火焰还跟着他。队伍中的其他人也上来帮忙,攻击着带火焰的木棒。独眼的木棒被打掉,火焰留在木矛上没有继续跟着独眼。看着地上的火焰,独眼又有走了上去,拿着起地上的木矛,火焰跟着木矛运动。它没有攻击人,用手碰了碰火焰,发现会带来疼痛,并且火烤的地方还会有一股味道。他将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这是一个的太阳,可以在木矛上分裂,会跟着木矛运动,会给手到来刺疼,大家不用害怕。在新发现的事物上,联系了许多已经熟悉的事物,通过比喻来找到两者相通。帮助其战胜恐惧,方便记忆理解。
而随着后续发展,利用火,人们可以在夜间照明,在冬天取暖。火可以吓走其他动物,包括凶猛的食肉动物,这样,晚上 在洞口点堆篝火,人类就可以在洞穴里安然地睡觉。这就增加了人类的安全感。火能烤肉,使其味道更香,肉质更软,易于咀嚼。火还可以烧烤 谷物,使其松软以便食用,从而大大增加了食物来源。随着代代相传,他们将火的形象记录下来。构成了一个简易符号,在教授下一代关于火的知识时。一边看着火焰,一边划着符号。讲授火的用法,如何制作,如何使用。
我们学习新的知识也是这样,刚开始面对新的知识,大脑本能的警觉。你不理解它,那么大脑就会抵抗它,强迫你转移注意力。但当你逐渐将新的知识与已知的,熟悉的观点联系在一起时。抵抗也会越来越浅,当关联到某一定程度,新信息也就进入你的知识网络中。这就是整体性记忆。
就像身体移动时,不能依靠单独的几块肌肉,而是调用全身各种微小的肌肉,联合收缩才产生动作。将知识点放入整个知识网络中,你所关联的越多,在你思考时,也越容易调用和理解。
学习不是将一个个知识点化为孤岛。学习的本质是用于生活,改变生活。而将知识化为孤岛是不能灵活运用。孤岛知识点对于应用有着很高的前提条件,因为来路只有一条。不符合就不能进去。这就需要构建知识点网络,它类似于一座城市,我们目的是许多建筑物之间有道路相连,重要的与其它建筑有上百条道路相连,无关紧要的只有少数小路相通。
说起建立熟悉的与不熟悉的之间的桥梁,那就得提到类比。建立,构建联系。只要有一点相似都可以借助比喻法形象起来。从下面三个步骤建立比喻:
1.深入理解知识点,将其分为一个或几个核心观念。
2.从记忆中寻找部分相似的特征,进行关联。
3.实验,验证,修改比喻是否可行。
就像一课树从小树苗成长为苍天大树,它从一根主干上分出了许多枝条。类比也是这样,首先选择一个核心观念,找到两种事物的相似之处。然后不停的添加或修建枝条,直到变成漂亮的盆景。上面故事中原始人就做得很好,通过类比,将火焰的一个个特点与熟悉的事物相关联。既加快了理解,又战胜了恐惧。
以类比为基础,演化了许多学习策略:有要记忆就记忆一堆事物,通过有计划的排序,只要有一个记住,就能回想全部的联想法;有通过特定的助记符将记忆信息相连的挂钩法;有在脑海中创建图画,并且想象声音,触觉,情感,赋予更多的感知,沉浸入脑海中将所记忆的概念联系在一起的内在法。
上面所有的主题都是让未知与已知相关联,将新知识用我们理解的方式一点点蚕食。不仅仅调用同一学科的知识,还可以跨学科联系。试试亲眼所见,亲耳所听。让感知,认知同时调用起来。分解新知识的各个概念,寻找各个概念拥有各个相似之处的熟悉事物联系起来,然后实验,验证,看看比喻是否合理。不合理就换其他类似的比喻。
如这篇文章的题目。城堡隐喻我们的知识网络,记忆是我们的目标,让1比喻成一根绳子。当我们要完成记忆这个目标是,城堡从四面八方伸出绳子,虽然有一部分未能将目标拉住,但通过不停实验,修改,终会有几条绳子会拉着目标。虽然目标也在不停的远离我们,但对目标的详细分化,导致出现了更多的挂钩,帮助寻找更多的类似点。这样目标就可以更快,更牢的拉入知识网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