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城市的方格子里,窗户的对面,是一排排的铁栏杆,栏杆的背后:白天是无数的晾衣架,五颜六色;夜晚是星星点点的灯光,若隐若现。
属于我的方格子里,更多时候真的是属于我自己,一个人居家的时间较多,给了我很多独处的时间。我喜欢独处,珍惜独处时和自己相处的那份宁静,可以已一个局外人的眼光打量自己,审视内心。观察身边的事或物,车水马龙,林林总总,都有自己归处,然后用一种超然的心境,静心思考,给浮躁的心一个安静的空间,释放自己。
早晨,五点。
二楼的方格子里,那对白发苍苍的老人又拉开了防盗窗,晾晒抹布,拖把,瓶瓶罐罐。这是一对相扶相持独立生活的老两口,格子间的阳台上多为黑白灰的衣裳,连每天都晾晒的抹布也是暗淡的颜色。偶尔老爷爷会搬出一盆什么花儿,给它晒下太阳,此时如果往对面一瞥,老人阳台上的那盆花会格外的吸引眼球,让我不禁多看两眼,想着格子间的老人是否在房间里养了很多好看的花儿呢!偶尔借着正午的太阳光,透过栏杆和玻璃,隐约的能发现,老爷爷家的阳台上有一两排摆放整齐的花草。
有人说“人要先感到幸福,才能看见玫瑰。”只有相信生活是美好的,才会遇见美好。我也一直相信,喜欢花花草草的人,一定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二楼爷爷家的格子间里,一定住着幸福。
中午,十一点。
四楼的小男孩又哭了。每个周末的白天,对面四楼的格子间总会听到他们家的吵闹声。小朋友上三年级左右的样子,哭起来是那么的歇斯底里。第一次听到孩子哭那么凶残,我的心也跟着揪起发慌,孩子不停的哭,母亲不停的骂,偶尔夹杂着父亲更大声的吼,吵闹中我听出了孩子的愤怒和家长的绝望,我在想这个孩子到底有多么的不省心让家长如此生气呢?
后来我发现孩子的父母之间争吵的频率也很高,并且通常是大声的持续性争吵。作为局外人,我不了解对面的格子间里有什么样的故事,甚至也听不清楚任何一句他们争吵的言语是什么。就单单从那愤怒的语气中,我听出了不快乐。我从他们争吵中也逐渐理解孩子,理解孩子为什么这样易怒。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在一个争吵不多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那种易怒,不会控制自己情绪的烦躁,在这么小的孩子身上已经表露出来了,只是当事人可能不清楚,亦或许是局外人不了解的主观臆测。
中午的格子间是繁忙的,繁忙中夹杂着附近东一家西一家刺刺拉拉的装修声,推拉窗子的金属声,捶打衣服的洗衣声,孩子的哭闹声,父亲低沉且隐忍的嘶吼声,甚至此起彼伏的手机铃声……
夜幕降临。
不知怎么的,一个人在家,不知不觉的时间过的很快。往往告诉我夜晚来临的,不是夜晚的黑,而是不经意间抬头望窗外的万家灯火。
夜晚下的格子间显得格外的清晰。透过对面的窗帘,隐约看见格子内一间间忙碌的身影,此时的对面忙碌且有生活味。客厅、厨房、卧室、打着耀眼灯光的洗浴室,似乎每一个小小的格子里,都在用身影和灯光诉说着家的味道。
窗外的时不时飘来一阵饭菜的香,会传递给其他邻居,明天的菜就跟这家一样吧,红烧肉。
深夜。
对面的灯光不管在多深的夜,总会有两三间亮着的灯,它们是在忙工作还是孩子在忙学习呢,或许是和我一样,在享受一个人的美好时光?我不管,只需享受对面的点点灯光带给彼此的丝丝温暖。
……
对面的格子间每一天重复且流动着不一样的味道,每一个格子都是一个家,都有着属于自己家的喜怒哀乐。
我喜欢对面早上单调清脆的叮叮当当,喜欢中午随处飘香的人间烟火,也喜欢傍晚星星点点的万家灯光,更喜欢夜幕降临时一个人的生活。
祝福你们,熟悉的陌生人,带给我每天不一样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