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透你生二胎的真正心理
《二胎时代》里的杜鹃说,“我什么都干不好,哪里都不需要我,我觉得自己就是个废物。我没事干,所以想再生个二宝,而这次我要自己带”。
把自己的人生过得如此糟糕她依然可以生,因为至少她嫁的够好,老公不仅是富二代,个人成就也很高。他们的大儿子由保姆看大,甚至在内心早已将保姆当做妈妈。
杜鹃的心声是,借由第二个孩子弥补自己人生的遗憾,重新找到自我价值。
这种想法无疑是自私的。但真实生活中,有多少夫妇是两人同时都达到物质和心理的高度成熟后才要孩子的?一般人所谓的“稳定”,不过是相对自身以往的一定成长,而“孩子”的孕育和降生会促进我们的成熟。
我倒是挺理解杜鹃的,她没有把生命当儿戏,她已经打好主意为孩子真心付出,做个好妈妈了。至于为什么不直接去疼老大而偏要生个二宝,我想大概是她没有参与这个孩子的生命过程,当十岁的儿子对她相当排斥时,她感到前所未有的绝望与无力感,转而希望从一个新生命的降临开始,给予孩子完整的母爱。
电视剧是生活的高度浓缩和夸张的戏剧化,但试问那些已经有或准备要二胎的妈妈们,内心是否有与“杜鹃”相似的心理?是否因当初养育老大时留下种种遗憾,而期望通过二宝成全自己?
我们都没错,错的是那个时代,或者说连时代都没错,这正是时代的进步。
我们曾经受到的教育模式,是听话、乖巧、学习好,叛逆、情绪、与大人顶嘴被看做是不孝、乖戾,因此我们一定会以同样的方式教育我们的孩子。但人的成长规律注定让孩子与父母会在某个阶段经历“困惑”与“阵痛”——所有的孩子都有叛逆期,不过是程度与表现形式不同罢了。
一个人从出生那天起,就一直走在成长的路上,而成长的最大动力,就是最终要成为他自己。“实现自我”是人类追求的最高境界。孩子的叛逆是他的自我意识在发展,同时是他在经历各种能力的敏感期。
当我们真正意识到这一点时,就是我们的家庭教育做出改变的时刻。但遗憾的是,对这些理念的传播在前些年非常有限,当我们经过学习领悟了的时候,往往第一个孩子已经长大,我们错过了孩子某些“最值得关注”的时刻。我们因此感到愧疚。当我们越深信0-6岁是孩子人格、能力发展的第一个关键期,我们便越愧疚,于是“生个老二来弥补”的心理便产生。
因上述原因生二胎的妈妈除了愧疚心理,还可能是个完美主义者。比起单纯陪伴老大的继续成长,她更愿意再生个“完美宝宝”,从一个生命的初始状态全然投入。而这样做也更可能实现她的自我。
原生家庭带给我们这一代的,是同时“过度严厉”与“过度溺爱”。以“不许“、“禁止”开头的打压式教训对孩子规则意识的建立毫无益处,即便形成服从,也只是对权威的暂时“认怂”,因此我们自身大多是外服从者,而非内服从者。也就是说,我们所做的决定不是听从内心的声音,而是外在的价值标准。以“学习成绩好“为前提的“过度满足”、以“都是为了你好”为口号的“包办型溺爱”是爱的最大谎言。
我们自己,无疑就是背着这“两座大山”长大的孩子,我们被叫做“蜜罐里长大的一代”,同时也是“垮掉的一代”。
但事实并没有那么夸张,我们既没有吃那么多蜜,也没有垮掉。这正说明,人是可以修复自我的,人的成长动力是贯穿一生的。即使错过某些成长的关键期,生命会以它独特的方式进行弥补。由此看来,热衷于生二胎的妈妈是乐观主义者。她们潜意识里相信,老大会长成自己的样子,这样也挺好的。只不过要在老二身上实现“更好”。
妈妈们说,生二胎的初心是给老大一个可以陪伴成长的手足,可以让老大学会分享、等待与爱,孩子以后的养老压力也会小点。
妈妈们又说,生二胎因为自己是孩子迷,对小孩没有免疫力。想生个足球队。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小孩。通过一个新生命,“触摸你内心的小孩”,应该是二胎时代的另一种解释。
2、夫妻关系与亲子关系的三角形怎么画?
杜鹃生了二胎脱胎换骨,变成贤妻良母,从内到外焕然一新。她找到了作为女人和母亲的价值感,终于有一个人叫她愿意全心全意地付出,而又全心全意地依赖着她。
可这样的两点关系并不是一个家庭的稳定状态,与大宝和爱人的关系矛盾立刻凸显出来。大宝感到母爱危机,用种种叛逆行为来“要爱”;丈夫感到受冷落,用种种不可理喻的做法来“求关注”。家里一时间“鸡飞狗跳”。
如果夫妻关系被亲子关系所取代退而居次,这个家庭将出现很多问题。可这就是每个家庭正在面临的挑战。
孩子特别小的时候,尤其是两岁以前,母婴是连体的,孩子和母亲的生命是链接在一起的。从心理层面上来说,爸爸要介入是很难的,也是没有必要的。这时老公不妨退后一步,做好生活起居的照顾和物质上的保障,把对于妻子这个角色的期望放低,保护妻儿这种天然的生命互动关系。妻子不妨成全老公,让他参与照顾二宝,这样不仅满足了老公,自己也有更多时间来陪伴大宝。
随着新生命的成长,逐渐放大夫妻关系,是巩固家庭稳定性的法宝。一个家庭只有夫妻关心成为核心,才能给孩子一个真正的安全岛。孩子可以安心地当孩子,而不必成为父母情感的替代品。
3、测测你是哪一种妈妈——为什么那么多人对生二胎如此狂热,而有些人异常冷静
借助孩子,我们可以疗愈自己。
但这一切改变都建立真正的领悟之上,倒不在于你生几个孩子。
我想,这世上有两种女性,一种是天生喜欢小孩,另一种是当了妈妈才爱这个孩子的。注意,是“这个孩子”,而不是“孩子”。我认为,这种差异才是对于二胎,不同人有不同选择的终极原因。而这个心理机制形成的原因又与源于其本身的成长过程。多数的“孩子迷”有个快乐的童年,而“only one child”的坚持者多半有个喜忧参半的孩提期。
“孩子迷”妈妈放心生二胎,“only one child”妈妈专情陪伴这一个孩子,都是不错的选择。毕竟,这个多元化社会也有多元选择,重要的是,从心而为,这样才能让自己和孩子真正快乐,也更能让你尽心尽责。
生不生二胎,别听别人的,别随大溜,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对于一个二胎妈妈来说,她可以收获两个孩子的喜悦,同时负担两个孩子的苦恼与艰辛;对于一个孩子的妈妈来说,我们收获与付出的也并不比他们少。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个无比神奇的存在,我们可以挖掘的,是生命带给我们的,无尽宝藏。
对于我来说,感受自己的生命,承载、陪伴另一个生命,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