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青春期孩子可以让父母一下老10岁,而青春期孩子之所以叛逆,是为了找到自己。这是一个非常辛苦、非常忙碌、非常混乱的阶段,没有既定方向,也没有确定感。这是青少年心理上必经的一战,它是一次个人的身份危机。青少年能不能在这一战中在心理层面上存活下来,也是在成人期能够向着一个比较良好的方向去发展、而不至于在未来去遭受更大的心灵的折磨的一个青春期的核心任务。
身为家长,想要陪伴青少年顺利度过这段鸡飞狗跳、家无宁日的生活,想必也是要习得十八般武艺。
壹心理作为一个专注心理健康领域十年之久的服务平台,汇聚各类心理专家,为家长、老师编著了这本《青春期的挑战》,力图帮助家长和老师了解青春期孩子的特点,并提供有针对性地解决办法。
香港一个心理学家曾说“青少年”是工业社会制造的怪物,古代没有“青少年”这个说法,只有儿童和成人,儿童在十三岁生日当天打几只兔子回来,就表示成人了,然后就可以结婚生子了。而如今不到法定年龄,很多事是不能做的,于是就有了青春期这个过渡阶段。
身处青春期的孩子,随着生理机能的进一步发展,他们逐渐具有了成年人的体型和力量,一方面想要尽快迈入成年人的世界,然而仅有的十几年的人生阅历又不足以支撑他们应对纷繁复杂的外部世界,于是他们充满着各种迷茫和不自信。
青少年主要面临三大发展任务:
任务一,自我觉醒,这是心智独立的基础
大部分孩子从10岁左右开始,自我意识的萌发会特别强烈,很多事情他们可能做不好、甚至不太会做,但是他们也会要求独立完成,比如以前都是父母接送上学,这个时候他们有可能会提出独自出行。
任务二,建立同伴关系,迈向成熟的“过渡空间”
青春期的同伴关系特别重要,因为成长就必然要脱离原生家庭,而同伴关系就是在他们在离开原有家庭之后承载他们情感的最重要群体。能否和同伴之间和谐相处,是影响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任务三,容纳内外矛盾,面对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差距
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老师希望学生品学兼优,青少年对自己也有定位和期待,理想的自我和现实自我存在巨大差距时,心理就容易出问题。
青少年在面临以上三个发展任务,于孩子是一大挑战,而父母面对孩子成长不安与自主权的收放尺寸拿捏也是一门技术活。尤其是家长,因为父母已经习惯了我说什么你就得做什么,等到孩子不愿意听你的时,父母会特别难以忍受,他要去承担巨大的不安和失落感,这对父母是很大的挑战。
作为父母,关关难过,还得关关过,书中提供的了一些简单易行的建议可以缓解父母的焦虑并帮助孩子更好地完成自我身份的认定。
1、鼓励孩子自我探索,有探索才有成长
青春期最重要的任务是完成自我同一性,也就是知道“我是谁”“我与别人有什么不一样”“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过程中,同伴对他的评价作用要强于父母对他的评价,所以父母需要一方面接受孩子对自己的排斥,同时还需要给孩子做好坚强的后盾。也就是一方面有允许孩子去探索,同时但孩子需要支持时,随时都能出现在孩子身后。
自我同一性的建立需要时间,如果父母总是阻碍孩子进行自我探索,孩子有可能表面上看起来非常的乖巧温,温顺,听话。但是从长远来看,他们很有可能会对自己的未来表现出相当的迷茫,甚至可能会影响一辈子。
2、避免成为完美父母,给孩子留出发展空间
有心理学家说,第二坏的妈妈,不尽职的妈妈;而第一坏的妈妈,则是过于追求完美的妈妈。完美型妈妈,严重的可能会导致孩子存在非常严重的精神问题。
完美型父母对孩子必然存在大量的控制和要求,彼此会陷入无尽的权力之争中,这个世界上最爽的感觉,就是我可以听自己的而不是听你的。
如果我们只做60分的妈妈,我们对孩子的要求也只有60分。这样两边人都松了一口气,可以给孩子的健康成长留出空间;其次,当我们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孩子的要求都下降到60分时,尤其是妈妈对自己的要求下降了到60分时,她接纳了自己40%的不完美,也就不会把这40%的不完美投射到孩子身上去。
3、和谐的家庭环境,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在健康的家庭关系中,夫妻关系一定要高于亲子关系。很多家庭之所以出现一些拧巴状态,表面上看孩子出问题,其实孩子的问题是表象,病根在于夫妻关系不好。
夫妻相爱、家人和睦,就满足了孩子内心对安全感和秩序感的需求,即便孩子在外面遭受一些挫折和打击,回到温暖的家庭很快就能修复伤痛重新上路。
为人父母,不过是一场关于爱和放手的修行。父母控制欲太强,怎么看都是无解的死局。两代人在相处的过程中,总要学会慢慢松开对方的手。聪明而有远见的父母,都能在孩子幼年时给予孩子最浓烈的热爱,也能在孩子走向独立时体面地退出,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和自由。
《青春期的挑战》一书告诉我们:青春期是孩子一生中的重要转折点,而家长与老师能否给孩子提供科学的陪伴,将影响他们能否正确认知自己、能否顺利成为一个自信、独立的成年人。
愿所有深爱对方的父母子女,携手并肩走过这段特殊阶段,陪孩子迎来属于自己的丰盈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