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之死
一个王朝的末年,往往阶级矛盾尖锐,民不聊生,揭竿而起,也就是到了鲁迅所说的做奴隶而不得的时候。但乱世出英雄,黄巾大起义爆发,在造反和平叛的背景板上,关羽挥舞着青龙偃月刀,冲上了历史舞台。
书评家毛宗岗说三国有三绝:诸葛亮智绝,曹操奸绝,关羽义绝。这个评价很精彩。桃园三结义以后,关羽便紧握“义”字诀,将这个封建社会人伦执守了一辈子,并且他也几乎是为这个字而活的。虽然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刘关张三人结拜过,但小说家言,敷衍情节而已,不必过于较真,不过三人感情极好,食则同桌,寝则同床,确是有其事。从涿郡追随刘备起兵开始,关羽开启了一生逐义、不同凡响的戎马生涯。
关羽对刘备的忠,其实也是基于义,由不同生、愿共死的结拜之义来维系,这是不可动摇生死不渝的。关羽不得已短暂附曹,立了前提,约三事降汉不降曹,是因为义。曹操想笼络关羽,对他很好,赠美女,关羽不顾;赠赤兔,关羽兴奋;赠袍子,关羽旧袍盖新袍,也都是因为义。或说对刘备义,便是对曹操不义,其实不是,因为过关斩将,弃曹而去,是为后面的华容道铺垫,云长最终没有损害义。其实曹操看重关羽的也正是这一点,“事君不忘其本,天下义士也”,随随便便就可以收买的,称不上几两重。可以说,义,是关羽的灵魂,屹立不倒。
但是,义之厚重,也得有凭依,庸人之义,是不值几毛钱的。关羽其义之凭依,便是他的勇。十八镇诸侯讨董卓于虎牢关下,温酒斩华雄是其勇,三英战吕布是其勇;为曹操解白马之围,斩颜良、诛文丑是其勇;两军阵前,单刀赴会是其勇;领兵攻襄阳,围点打援,水淹七军,斩庞德、擒于禁是其勇;被毒箭暗算,刮骨疗毒而不改于色,也是其勇。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这个排名,虽说尊刘倾向明显,但也足见关羽绝非等闲!
有意思的是,关羽的名气,在死后更大,庶民俗夫都可以传颂。从北宋开始,历代君王不断敬封,道教佛教也虔诚供奉,关羽成了帝成了圣,可谓哀荣极致。关帝庙中,青灯渺渺,关羽端坐,一手捋美髯,一手执《春秋》,旁边周仓捉刀陪侍,歆享着后世连绵不断的香火!
但关羽绝非完人,他有一个明显的性格缺陷,那就是傲。虽说凭借他的勇,他有资格傲,但他傲得太过,傲得目中无物,目空一切。在三国,他只服气两个人,一个是刘备,另一个是诸葛亮,余下的都不在话下。有人说,一个人心神不宁的时候,狂妄自大的时候,贪欲过剩的时候,那么离祸事也就不远了,很不幸,关羽占其一。荆州,便是他悲剧人生的终结。荆州对于蜀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刘备入川,派谁守荆州,人选不二,张飞太鲁莽,赵云不够亲,只有关羽。诸葛亮不放心,赠以八字战略,“北拒曹操,东和孙权”,但事实上后来关羽并未真正尊奉。刘备给关羽留了贤才马良,“马氏五常,白眉最良”,但关羽也基本听不进马良的话。
不过,关羽倒是特别喜欢听奉承话,听到被封了五虎将之首很开心,听孔明誉他美髯公很高兴,还要传示三军。但他颇瞧不起黄忠,更看不上马超,马超潼关下杀得曹操割须弃袍,与许褚打得难解难分,葭萌关前与张飞斗到挑灯夜战,这样一等一的猛将,关羽竟嗤之以鼻。东吴派诸葛瑾来荆州说亲,孙权想和关羽政治联姻,竟给关羽一句“虎女焉嫁犬子”骂了回去,感情人家孙权生的是狗儿子,自己的倒是将门之女,几乎没有一点政治素养。
攻襄阳,攻樊城,大胜之际,关羽得意忘了形,仿佛到了自己人生的珠穆朗玛。轻视东吴没人,乐极生悲,反被人家白衣渡江袭取了防务虚空的荆州,最终腹背受敌,穷途末路,败走麦城。但孙权清醒地知道,荆州可以夺,关羽不可杀,否则吴蜀关系不可收拾。可惜的是,吕蒙格局太小,因为深受周瑜知遇之恩,竟违反诏命,令其部将擅杀关羽。名将之花,就此陨落,落得如此结局,可悲可叹!
更为关键的是,荆州数郡一失,蜀汉在东边与东吴对峙的屏障不复存在。北方冀、青、幽、凉等诸州,尽在曹魏掌控,东吴握有扬州、荆州和交州,而蜀汉只剩一个益州,也难怪诸葛亮后来悲叹,“天下三分,益州疲弊,危急存亡”,荆州的沦陷,从战略角度看损失更大,本来诸葛亮北伐,只需从荆州出水路大军,分路并进,南北通途,来去顺畅,而且补给丰足而方便。后来却只能出岐山攻魏,导致屡屡无功而返,最终“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在樊城,关羽杀了抬棺上阵的庞德,也是贻害无穷。蜀灭之际,魏军攻入成都,庞德的儿子庞会为报父仇,竟将关羽后人尽数杀戮,造了灭门惨案。关羽泉下有知,岂不痛杀!
倘能谦虚谨慎,善听良言,结局或许就不一样了。当然,那也就不是关羽了啦!最后,用一首三年前写的诗来作结吧:
《云长颂》
赤兔追风紧相从,青龙偃月美髯公。
襟底曾闻万夫勇,酒温虎牢斩华雄。
颜文已诛深恩报,五关六将气冲冲。
眼里落荒惊勒马,宁负军令释华容。
七军水淹降于禁,忠肝庞德似君同。
单刀赴会江涛涌,大意荆州社稷空。
身后周仓勤侍立,灯下春秋义贯胸。
丈夫傲骄只微瑕,惜哉英雄未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