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丽谦语音频道是重播李小琴老师高能量的课程《格万物 致良知》。小琴老师的课程从生活中简单浅显的道理讲起,却又能引我们的思考。
如果把自己看到的一个角落当作整个世界,把自己知道的一点点知识看作人类文化的总和,那就会跟枯井里的青蛙一样,成为孤陋寡闻、夜郎自大和安于现状的可恶角色。从这则寓言故事概括出来的成语“井底之蛙”,常常被用来讽刺那些见识短浅而又盲目自满的人。这是我们熟悉的井底之蛙的故事,小琴老师引导大家思考:井底之蛙是自愿的吗?如果打水的时候,打到青蛙,你会放回陆地或井里?如果放回井里,那么青蛙将延续着过往的命运,但如果把它放到陆地上,它就可以有了新的选择。这就是我们起心动念之间,每一个决定,如果我们是从青蛙的角度出发,那么就是有良知的。
我们的人生也是一样,后天的教育,可能让我们成为井底之蛙。做为育心的指导师,我们遇到很多人,我们会想伸手去拉他们一把,可是很多人会不愿意。伸手就是良知,我们做了自己该做的事,至于对方接不接受是他自己的事。
一头蒙眼的驴,每天忙忙碌碌,但看不见,生活中很多人也是这样的生活状态。
小琴老师不管是不是自己团队的人,都会去帮,而不是被团队框住了,我们在看待生命的时候会被很多外在生命所限的时候,看到的是一个生命,生命流离失所,帮助你只是想把一个人发挥作为人的作用。这是良知决定的,和哪个团队没关系。曾经有家人找到小琴老师,小琴老师用两天的陪伴,来帮助对方,能帮助是因为对方本身对待生命的真诚,因为自己真诚了,才能打动别人。自助者他助、天助,只有自己愿意去改变了,别人才能帮到你,跳出自以为是的那口井,本质上是对自己生命的真诚,自己对得起自己,别人才会帮你。
有些人是千里马,没遇到伯乐前,眼睛被蒙住了,我们看见了,帮忙撕开他眼前的布,这是师者的良知。一个人能够安身立命,找到生命的轨迹, 人尽其用,知物性,知人性。
人对自己生命的真诚才是最珍贵的。遇到困难的时候,能感觉到真诚,才会帮助你。有些人来了又走了,缘分太薄,人生有很多因缘让我们相遇,我们如何看待,格物致知,对生命自己不放弃,愿意去帮助一把。
小琴老师还讲了作为领导,如果自己的能力有限,那么请放开你的下属,学会自省,成全他人,这就是经典的精神。良知是回归内在的良心,让我们做到中正和光明,从容和坦然。
格物有三义:明物理,去物欲,尽物性。
大米,格物,大米的物理是什么,就是它是能滋养我们的。人是有欲望的,把大米加工成大米的产品,为了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如何去物欲,每个人的胃口是不一样的,米饭,吃得太多,也是一种欲望;大米制品,产生很多经济效益,追求的也是一种物欲。味觉和经济利益的追求。
究竟是大米饭好还是零食好。大米对我们好,尽大米之性。量也不要太过。大米的加工制品,添加了很多的东西,创造很多的商业利益。我们吃米饭,让米饭来滋养我们,体现大米的价值,大米的天命。
我们的金钱的追求,追求它为了什么?上次的课程小琴老师也讲到装修的问题,去物欲,并不是什么都不样,而是明白自己要什么?装修是需要提高生活的品质。我们装修要花的钱从自己的目前情况来说是最好的,看自己的金钱情况。我们生活在社会,是需要有物质,我们能驾驭这些东西,德与位相配,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
小琴老师也讲到对待孩子,让他按自己的样子慢慢长好,母乳喂养好,喂到两岁好吗?一岁左右牙齿长齐了,母乳是母亲的心血,超过一岁以后,母乳的质量下降,不断乳的时候,会依赖,不好好吃饭。长牙齿以后,对母乳的要求不是生理,是心理的。
孩子如果叼奶上瘾,要果断地断奶。断奶是成长的必需,婴儿期要,上小学要,成长要。过了变成一种欲望。
今天讲的这些并不是所谓的心理学,而是经典里面都有的。
格物也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如果透过现象,我们就需要明物理,去物欲,如果才能看到事物的本质,并做到物尽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