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儿童心理需求认知与支持” 反思
沈旭老师第14次参与TFC的培训,通过老师今天的授课分享,我对儿童心理认知的发展有更进一步了解的同时对自己的行为也有了新的认识,以下是我基于今天的课程联系实际生活进行的几点反思:
第一,在与人交谈中,懂得倾听、学会提问比直接给出评价和建议更重要。老师在第一个团队活动中,反复强调要针对每个人写出的担心和期待进行提问,但实际操作过程中,总是会出现大家七嘴八舌地开始给对方直接提建议甚至是批判对方行为的言论,这样的情况往往让我们缺乏对现象背后的原因的深入挖掘,无法解决根本问题。只有认真倾听,我们才能针对分享者提出合理、有效的问题,帮助其深究导致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找到改善现象的有效方法,保证讨论会的有效进行。
第二,要学会拥有尝试未知和对孩子坦诚的勇气。
破茧成蝶的过程是疼痛的,往往需要突破个人舒适的壁垒,在不断的尝试、碰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收获新的成长和对未知世界的了解,而如果无法踏出尝试的第一步,永远无法看到比眼前世界更大的天地和自己身上更多的可能性。
除了尝试的勇气以外,老师还告诉我们应有与孩子坦诚相待的勇气。事实上,我们经常打着“我为了你好”的幌子进行自我麻痹——有多少老师敢坦诚地告诉学生:我剥夺你去操场打雪仗的权利除了我为你的安全着想,更多的是担心你出事之后对我的工作和仕途会造成不良影响呢?又有多少父母要求孩子成绩优秀的背后其实更多的是担心如果孩子没有考好,做父母的脸上无光?从某种角度而言,与孩子坦诚相待,就像在面对孩子早恋问题“堵不如疏”一样,当我们经常和孩子 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会取得孩子们的信任,聪明的他们也会学着站在你的角度去替你着想,实现彼此之间的“合作共赢”,何乐而不为?
第三,如果你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就不要害怕被周围环境所“同化”。我始终认为一个人能做好什么并不代表着这个人想要做好什么,而当一个人知道自己想要做好什么的时候,他一定拥有一颗勇往直前的心,无论周遭环境多么的浑浊,也会坚定地行走在朝圣的路途上,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看似孤独,实则丰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