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友人的一次交心成为了我写这篇文章的动力。他曾于地方政府为一位领导担任司机,离职之后跟朋友合伙创业在公司里做销售。那次交谈时,他说自己很苦恼,因为自己在做领导司机的时候大家都对他客客气气,到外面做销售以后总是低三下四、处处求人,这种落差他接受不了。另外,他对公司也越来越不满意:许多信息没与他同步、会议上经常遭人反驳、工资也觉得低......我趁着酒劲跟他说,你这是自尊心太强,说白了就是自卑。他也没吱声,一口气把瓶里的酒全干了。于是,今天我便想谈一谈,为什么人会自卑?
1、父母的影响
儿童早期经验对于人格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其中影响最深的便是父母。一方面,父母自己的行为方式会对孩子造成影响。父母自身如果带有自卑的情绪,遇到事情总是选择推诿,时常处于一种消极的状态,就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要知道,模仿是儿童早期最主要的学习方式。另一方面,如果父母性格过于强势,在教育过程中对孩子进行了过多的批评与指责,就会使孩子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逐渐产生自卑的情绪。需要主要的是,青少年时期造成的自卑心理如果长期累积,就容易形成自卑人格。
2、自己的态度
“自卑”在百度百科上的解释是:和别人比较时,由于低估自己而产生的情绪体验。归根结底,自卑形成的原因在自己。
你认为自己的身世没有别人好;
你认为自己的容貌没有别人俏;
你认为自己的智力没有别人高。
你认为......
总是过于高标准地要求自身,用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作比较,处处与自己过不去,久而久之便在自我认知上产生偏差,形成了自卑。
3、世俗的偏见
纠结了很久才把这一条放上去,是《绿皮书》这部电影给予了我勇气。
偏见,是指对某一个人或团体所持有的一种不公平、不合理的消极否定的态度,是人们脱离客观事实而建立起来对人和事物的消极认识与态度。我们可以看到白人对有色人种的偏见,可以看到家族对女孩的偏见,可以看到部分国人对特殊地域人群的偏见,这些毫无根据、大错特错、怀有敌意的偏见在社会上大范围传播开后,便会对当事人造成严重的困扰,甚至是自卑的心理。
当然,著名的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每个人从出生就有着深深的自卑感,这种自卑感的根源是,虚弱无助的儿童需要依赖更年长、更强壮的成人才能生存。自卑的情绪往往伴随我们人的一生,我们时时刻刻都在与内心的自卑感做斗争,只有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享受生活才能赢取这场战役,要明白,平凡的人生也可以很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