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送孩子上学,看见前面的车拉着几个纸筒,那种装兽药或者添加剂的有个卡扣可以方便拆卸盖子的纸筒,我跟孩子说我小时候见得最多的就是这种桶了。
小时候家里养鸡,下蛋的鸡,每天要捡鸡蛋、喂鸡、喂水、清理鸡舍,因为是农村养,不像现在的养殖场规模养鸡,所以基本都是人工去做,没有现代化的设备。这些活虽然每天都做,可是还好,就像流水线上每天要做的工作一样,不用动脑子,完成就行。为什么对纸桶特别有印象呢?
小时候周围没有几个工厂,卖鸡蛋只能到集市上,我母亲骑着脚蹬三轮每天跑七八里地去卖鸡蛋,我记得那时鸡蛋很便宜,1.5元一斤左右,而每天能有100多斤鸡蛋,家里也没有像现在的鸡蛋筐一样,所以用这种纸桶装鸡蛋,每桶五六十斤。骑着三轮车带着两桶或三桶到集上去,从早上6点到下午两点,有时一斤都卖不出去。我母亲中午饿了也舍不得买个火烧吃,虽然一个火烧只有5毛,菜的只有3毛。那时的路也不好走,怕把鸡蛋颠破,所以只能慢慢的骑着去,又慢慢的带回来,赶上两个集如果没有卖出去,回来把桶里的鸡蛋倒一遍,怕里面有破的淌了淌到别的鸡蛋上也没法卖了。
这是最不好的事情,就是生产线上每天生产一堆产品,却卖不出去,生产线却不能停,天天生产。所以我妈就有时候联系几个厂子和大饭店,看看能不能送。我记得有个大点的饭店离着我家十五里路,每周要一次,大约100斤左右,便宜1毛钱,我母亲每次都是每次下午去,不耽误上午赶集。来回三十里地,到了那给人家再放到指定位置,回来天都黑了,尤其是冬天,顶着西北风,身上穿的很厚,到家以后脸上都冻得通红,里面衣服却被汗水浸透了。
时隔多年,看到纸桶,想起了我母亲的不容易。很多时候,人只是这个时代下的尘埃,没法决定自己的命运,即使努力也只是混个温饱而已。后来到了零几年,我们这边厂子多了,我爸妈就去打工了,虽然工资也不高,却比养一两千只鸡赚钱,每天下了班也不用对着卖不出去的鸡蛋发愁。就像现在的农村种几亩土地,最后一算,还亏了。与农民努不努力有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