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孤微醺西柚
神秀大师偈语: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读书,写作就是一个不断拂拭自身的过程,之前说过我们普通人大抵是无法去“出世”的,所以王德峰教授也为普通人提出“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修行指向。
我们不妨去想想,先“出世”安顿我们那颗“着相”的心,让那颗心静下来,安稳下来。简单的说,就是保持思想抽身事外,这样我们能从一个更理智,更全面的方面去看。
静能生智,能静下来,就可以对烦恼剥丝抽茧、追根溯源,才能去解决痛苦,找到出路。
我之前的文章读《中国哲学简史》小记后有一段话:
系统的归纳,有条理有思绪的想下去,再呈现出来,给予同行者乃至后人参考的价值所在。我觉得这才是我观后所得,或者说是所追求的初心。
这个系统归纳的过程,或者说有思考的去想,就是我们拂拭本心的过程,听一首歌,喝一杯茶,写一篇文章,做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情都是在追寻。
都市生活一副繁华热闹之景,灯红酒绿,声色犬马中多少人沉沦纵乐,难以自拔。我们入世中很容易被迷了眼,乱了心。这时,不妨给自己一些静的时间去写作、瑜伽、冥想、听曲、出游等等,给陀螺般转动的自己休息保养的时间,去克服浮躁,扫去心中的“浮尘”。
初中考试有一篇文章《宁静是有地力的土壤》,静心有一种能力,让我们早已疲惫不堪的内心休养生息,修养后才能有后继力去继续。
这种寻求内心休息的过程,是勤拂拭,也是“出世精神”。孔子的“名”和“实”,每样事物应做到与他们名字的含义,也就是其理想的本质相一致。我想,用责任就很好解释,这是孔子主张的“正名”。
静才能想到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世外桃源——桃花源为什么美好,它就是另一个“大同社会”,理想社会。
每个人的内心就像另一个乌托邦,另一个桃花源,可能还没成为,但是我们一念一动,都是添砖补瓦,我们去拂拭本心,静心思考的过程,不就是创造另一个桃花源吗?
“出世”的精神,就像是一种更新,自我拓展,不断拓展自己的深度,学会为自己“打补丁”,写作适用,生活更是如此。每一次擦拭,每一次做事,都是找寻“自我”的过程,是成长,也是“明心”呀。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