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拼养”都是一段充满魔力的旅程,无论是孩子们,还是我们,都“无可救药”地恋上她。作为主设计者,我和妮妈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拼养”中,努力地为孩子们带来一个不一样的童年。
拼养活动看似容易,但高质量的拼养涉及到方方面面。于是,在正式开展拼养之前,我们首先要思考的是拼养的基本规则。
一、拼养的基本原则
Q:什么样的家庭适合与我们“拼养”?
既然拼养是要让孩子在一起玩、一起学习与成长,那么,参与的家庭必须拥有相近的教育理念,大家都愿意着眼于孩子的未来发展,都愿意为了孩子的成长做更多的探索与努力。在拼养的过程中,老师、家长与孩子都在学习,初期的进步可能是缓慢的,但只要坚持,我们就能看见孩子们不一样的成长。
Q:“拼养”有年龄与人数的要求吗?
从理论上来说,拼养是没有年龄限制的。无论多大的孩子都可以进行拼养,只是要设计不同的适合年龄层的活动。为了活动更好地开展,每一次拼养的孩子们年龄层次要相对的接近。当然,我们也可以采用混龄的方式来进行拼养,孩子们在与弟弟妹妹的相处中学会了责任与关爱,在与哥哥姐姐们的交往中学习了独立与自信。我们之前拼养的年龄最大跨度是中班到四年级,但混龄程度越大,活动设计的难度也就越大。
拼养的人数以10—15人为宜。孩子太多的话,老师关注起来会比较困难,而且很难保证他们的注意力都会集中到一件事情上来。
Q:“拼养”的课程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在我们的理解里,拼养不等于完全放养,我们不太想每一次只是简单地把孩子放在一块玩耍,而是精心为他们设计了拼养课程。当然,拼养的课程与学校的学习一定是不一样的,我们并不愿意破坏孩子们对于学校的美好想象。活动的内容必须是富有内涵的,但形式必须是有趣多样、富有创造力的,从而使孩子们始终保持好奇心与较高的参与感。
二、我们的“拼养”历程
2016年,我们利用寒暑假共开展了四期“拼养”活动,每次持续7天。在2016年下半年,我们尝试开展了利用周末的日常拼养活动。
在设计第一次拼养活动时,我们没有经验,只是凭借一腔热情和平日里对国内外优秀案例的搜集,单纯地想选择那些比较有趣的活动来展开拼养。记得那时,恰巧看到很多公众号都推送了加拿大某中学进行的“养蛋”活动,大家都觉得非常有意思。可源于国情的不同,我们的学校似乎不太可能组织这样一场大型活动,所以我们决定自己策划,让孩子们也来体验一把“蛋爸蛋妈”。
到了第二期,我们开始更多的思考以主题的方式进行展开。其实,第一期里就已经包含了“水”的主题,但第二期则更为明确,我们搜集了孩子们在小学一年级上学期所遇到的挑战,以“情绪”为主线,陪伴孩子们去寻找快乐的密码。
抵达第三期时,孩子们已经步入暑假。那半年来,《奔跑吧,兄弟》在电视台热播,小朋友们更是他们的忠实粉丝。所以,我们把孩子们最爱的闯关模式引入到拼养中来,设计了《奔跑吧,小老鼠》的主题活动。孩子们在每一天的活动中闯关,赢得线索卡,最后去迎接厦门之旅的终极挑战。
暑假的最后一期,孩子们提议可以继续“跑男”模式,但我和妮妈都希望能有一个新的突破。于是,我们自行编写了《魔法星的海洋旅行记》,让孩子们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享受拼养的曼妙时光。他们与故事里的主角——魔法星共同学习、迎接挑战、分享快乐,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在愉快的假期结束之后,孩子们重新回到了学校。我们把假期里连续式的拼养,改成了日常的周末拼养,延续下去。这一次,我们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开展了以“经济”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如今,它还在继续。
当你看到这儿,我想你可能会更清晰地了解“拼养”,也能真正感受到我们会恋上拼养的原因。
无论“拼养”多么难、多么“烧脑”,我们都在坚持,坚持给予孩子一个最棒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