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红星照耀中国
文章:同红色农民谈话
作者:埃德加·斯诺
优美词汇:
心地善良 殷勤好客 跑来跑去 嗤之以鼻
意见一致 烟消云散 连声称是 面露笑容
奢侈品 殷勤 廉价 烟消云散 缴税 街坊
奴役 牢骚
精彩句段:
我到保安以西的甘肃边境和前线去的时候,一路上借宿农民的茅屋 ,睡在他们的土炕上(在弄不到门板那样的奢侈品的时候),吃他们的饭,同他们谈话。
赏析:情景描写,“在弄不到门板那样的奢侈品的时候”,是与上文呼应,作者起初来到中国时,住不惯农家茅屋和土炕,宁肯自己搬着门板睡在室外,随着对中国了解的深入,也逐渐入乡随俗起来。
我记得一个农村小脚老太太,自己有五六个孩子吃饭,却坚持要把她养的五六只鸡杀一只招待我。
赏析:具体事例,“一个农村小脚老太太”,通常是生活节俭、思想落后的代言,但是深明大义、慷慨大方,在手头并不宽裕的情况下还杀鸡待客,体现了西北人民的善良与豪爽。
我给了 我们一间干净的屋子 ,炕上铺了一张新毡子,给我们的牲口喂玉米和干草。
赏析:细节描写,“干净的屋子”“新毡子”都体现了老乡热情好客的质朴。
但其他的男女老幼都没有见过外国人,他们现在都怯生生地来偷偷看一眼。一个小孩子看到这副奇怪的容貌吓得哇的大哭起来。
赏析:情景描写,因为很多老乡没有见过外国人,见到作者都眼神怯生生的,尤其是小孩,甚至当场被吓哭。
晚饭后,有一些农民到我们屋里来,给我烟叶,开始聊天。他们要想知道我们美国种什么庄稼,我们有没有玉米、小米、牛马,我们用不用羊粪作肥料。
赏析:情景描写,这“同红色农民谈话”的主要内容,农民们的问题千奇百怪,但都来自他们的实际生活
他热烈地继续说:“咱们国家以前有过免费学校吗?红军把无线电带来以前咱们听到过世界新闻吗?世界是怎么样的,有谁告诉过咱们?你说合作社没有布,但是咱们以前有过合作社吗?还有你的地,从前不是押给了王地主吗?我的姊姊三年前饿死了,但是自从红军来了以后,咱们不是有足够的粮食吃吗?你这说苦,但是如果咱们年轻人能学会识字,这就不算苦!咱们少先队学会开枪打汉奸和日本,这就不算苦!”
赏析:语言描写,这个十几岁的青少年慷慨激昂,发表了一番他对红军的看法,赢得大家的一致赞同。
那个青年一口气说完以后不响了。我看了一眼傅锦魁,看到他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几个别的农民也连声称是,他们大多数人都面露笑容。
赏析:细节描写,青年的话得到了大家的赞许,笑容就是对他的肯定。
这话是个衣服破烂的老头说的,他仍留着辫子,不高兴地低垂双眼,看着自己的皱鼻和两英尺长的竹子旱烟筒。
赏析:外貌和神态描写,“留着辫子”写出了仍存在着封建思想。
他们似乎把他看成是自己人——而且,看成是一个农民的儿子,他确实也是农民的儿子。
赏析:胡金魅作为一个共产党代表,能与农民们交谈各种问题,接受人民的抱怨,体现出当时共产党与西北人民真真切切的共同努力。
主要内容:
本篇是主要叙述作者在西北苏区前往前线路上途经一个农村的所见所闻。
阅读感悟:
在本文中,叙述了与农民们的谈话和交流,通过谈话,从乡亲们的口中可以侧面体现红军到来之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虽然开始大家有一点抱怨,但是随着系列措施的采取,乡亲们通过红军与白军的对比,越来越认可红 军。农民很质朴,尤其是在热情待客上,更是不惜拿出自己珍贵的食物,就像小脚老太太那样,自己也有孩子需要喂养,还从仅有的几只鸡中杀一只招待客人,这种淳朴与善良真让人感动,这也是质朴的中国人民的缩影。本文通过广大群众的语言来侧面赞誉红军给人民生活带来的改善,侧面突出了西北苏区农村的生活状况,以及农民们的思想状况,体现了共产党红军对百姓的关爱,以及对农民革命宣传的深刻影响和农民真正把共产党红军当成了自己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