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渐渐地变成了延长版的双休日,对过年的期许变成了对长假的期盼。
小时候,姥姥在世,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便是全家人回姥姥家过年。我刚刚七八岁,下面有四五个表兄弟,加上四姥和五姥家的十来个孩童,每天都是爬上爬下的疯玩。记得大舅家后院有个深坑,我们顺着沟泼几桶水,一个上午就出来个冰道,大家玩的不亦乐乎。那时候每年冬天都是大雪纷飞,还可以在路上拉爬犁,抽冰猴。
小学五年级,姥姥去世了,老家的房子也卖掉了,几个姨也很少能全都聚在一起了。头写年大家会在大年初四来我家过年,一起吃顿饭。我就会和前院的孩子一起拿着燃放过的烟花桶,塞上蜡烛做成火把,再把一挂一百响的鞭炮拆散,一根一根用香点燃。偶尔也会拆些二踢脚的火药,弄成一堆儿用引线点燃,看它瞬间绽放。
读大学回来过年就不怎么爱放炮了,都是老爸每年张罗买鞭炮和烟花,在每天清晨放几个二踢脚,图个吉祥。
今年回来,大地上没什么雪,爸说冬天就下了两场小雪。各种大鱼大肉也吃腻了,每天吃了睡睡了吃,一转眼假期就快结束了。现在想想,跟原来的变化好大。原来用浆糊贴窗花,现在用透明胶布。原来到十二点发纸放鞭炮,现在九点钟就匆匆开始。原来一家人守着看完春晚,现在拿着手机刷朋友圈。
家庭单元越来越小,成员越来越少,而且随着大学教育普及,交通越来越发达,子女大都又到外地求学工作。这种人口结构的变迁和人员外迁,在人数上就没了往日的热闹。加之物质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以及微信等互联网沟通工具的普及,年似乎和平常没了那么大的差别。人们对过年的形式没有了以往的仪式感,只是怎么轻松怎么来,反倒没了那种浓浓的年味。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匆匆的岁月似乎把年味冲淡了。但只有我们自己才能能掌握自己的日子,我想年最重要的一家人开开心心团聚,放下工作中的重担,彻底地放松一下,吃饭打牌。在一年结束后开启新的征程,奔向更美好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