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人在职场,就需要面对和解决各种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焦虑情绪。当焦虑席卷而来时,该如何应对呢?
一、越压抑越焦虑的小华
春节收假后,小华从老家回到北京。
上班后的第一周,小华先是犯了长假后遗症。早上犯困,晚上精神,不想上班。想不起来今天是几号或星期几,不论干什么似乎都提不起精神,感觉身体被掏空了。
人不想做事时,脑子就会胡思乱想。春节中,见到老家的同学,有的买了房子,有的结了婚。再想想还在北京奋斗苦逼的自己,然后内心就开始焦虑了。小华想的越多,内心的焦虑就越严重,然后就更加不想做事了。
睡觉前,小华回顾下一天的工作和生活,没有一丝成就感。照这种状态下去,整个人可能就废了。
小华开始压抑内心的焦虑,逼着自己将注意力转移到工作上。但是事与愿违,小华越压抑自己,内心焦虑就越严重。
二、白熊现象
上述故事中,小华的情况跟心理学上的白熊现象非常类似。1985年,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维格纳在实验室里,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教授要求17名本科生,在接下来的5分钟里,请不要去想白熊。
平常,这些大学生很少会去想白熊,满脑子都是游戏、女人。但是实验过程中,他们却很难不去想白熊。这就是心理学上的白熊现象。(如果你不信,可以拿自己或身边的小伙伴做下实验)
三、讽刺性反弹效应
白熊实验中的维格纳教授,对其他学生也重复了实验,实验的结果也是一样的。当学生们开始不断想到白熊时,教授要求他们去想点别的,但是每次都适得其反。经过多次实验,维格纳教授总结出了讽刺性反弹效应。
当人们试着不去想某件事时,反而会比没有控制自己的思维时想得更多,比自己有意去想的时候还要多。
当人处于紧张、疲劳或烦躁状态时,这种效应更加严重。
根据白熊现象和讽刺性反弹效应,文中开头小华越压抑越焦虑的故事,就很容易理解了。当小华努力想摆脱焦虑时,焦虑却会像回飞镖一样“嗖”地飞回来,然后小华的焦虑情绪就变得越来越严重了。
这种情况下,小华该怎么摆脱困境呢?
四、放弃自控,忠于你的感受
在《自控力》书中,作者介绍了一位专业治疗社交焦虑的神经学家戈尔丁。这位神经学家经常教患者如何应对社交焦虑,然后总结出了一套解决焦虑的方法。这个方法具体分为5步:
1. 承认自己内心产生了焦虑
你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焦虑。因为焦虑的产生会很突然,我们无法控制它的出现。当你内心产生了焦虑时,首先不要否定它,而是承认它的存在。
2. 不要立即压抑焦虑或转移注意力
发觉内心的焦虑情绪后,不要马上对自己说:自己不应该焦虑或者要求自己去想其它事。这时候,你需要提醒自己注意白熊现象和反弹理论。让自己知道,压抑内心的焦虑,往往只会适得其反。
3. 将注意力转移到身体感受上。
当你焦虑时,不妨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体感受上,用心去感觉身体的变化。在焦虑状态下,人的身体会绷紧,腹部肌肉可能会变硬,心脏跳动会加速,表情变得紧张严肃等等。这些都是焦虑的正常反应,你需要去观察它。
4. 进行呼吸练习。
当你能够觉察到焦虑的情绪和身体的感觉后,就把注意力转移到呼吸上。
这种呼吸练习,跟瑜伽中的冥想练习类似,就是用心去感受自己是怎么呼气、吸气的。有些焦虑情绪,可能就随着一呼一吸自然消散了。
如果焦虑打断了你对呼吸的注意力,那么就尝试把焦虑想象成飘过脑海和身体的浮云,把呼吸想象成一阵风。然后通过均匀有节奏地呼吸,将焦虑吹散吹走。
5. 接受焦虑的存在,但不要相信它
焦虑总是来来去去,我们虽然无法控制它的出现,但是可以选择不去相信它。
你可以对自己说:好吧,那个烦心的家伙又来了,不过,这就是思维的运作方式,它并不一定意味着什么。
五、最后
小华运用神经学家戈尔丁的方法,成功应对了焦虑。
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解决焦虑情绪,也同样适用于其它让人烦心的情绪,比如愤怒、懊悔、嫉妒或羞愧等。
职场中,除了追求成长外,更需要照顾好自己的内心,做一个快乐的职场人。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动动手指,关注我的简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