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第一次知道苏青大概都是看张爱玲的书,书中多次提起她。后者说她宁愿被与苏青相提并论而非冰心和丁玲。 大概当时谁都没想到这句话竟在七八十年后为苏青的书做了广告。
她写的本来就不多,小说的故事性也不强,好像半自传的。也没有政治进步性,文学史里都不要提她。最多也是一笔带过。
但我看她的散文(我喜欢她的散文,实实在在的思考和议论,冰心的散文我是一看就想睡觉的),实在是很具有当代性的。 在那个年代,她对于男女社会角色、两性关系、女性职业等等的看法,现在看来,也是毫不过时。
她的有些句子很大胆,我们看张爱玲小说里一句“婚姻等于长期的卖淫”已经觉得很大胆,苏青更是公然肯在三四十年代的报纸上谈性欲的话题。(不过她很多观点我也是不苟同的,比如她说老夫迁就少妻是因为性能力不足而愧疚所致,我觉得是很有趣的武断)
有时候我们觉得社会发展很快,有时候又惊叹于某些方面的停滞不前。比如说我们的农业工具、政治法律、户籍制度,乃至于重男轻女的观念,一两千年也没什么变动。
同样是marry, 女人marry男人,是“嫁给”(注意“给”字); 男人marry女人是“娶”(to "take" a wife) 。
我妈对我说,结了婚应该以婆家为重。我知道她教育我的出发点是希望我的家庭和谐,可我还是认为这种想法是很可怜的——可见重男轻女的观念影响之深远,连生女儿的父母都觉得自己应该做出牺牲。
好在这种所谓“牺牲”如今更多是成了一种做人的风度。女性的地位还是有进步的。 正因为如此,我更觉得苏青是个了不起的女性了,那个年代敢带着孩子离婚的单亲妈妈。 换了很多人,就默默忍受一辈子了。——大家不都是这么过的嘛。想想也就心理平衡了。
就是现在,离婚也是需要很大勇气的:孩子的归属和教育,财产的减少,生活质量的下降,社会地位的无形降低,婚姻前途的茫然……
在一些发达国家,女性甚至可以因一次次离婚而致富,因为国家对她们有很好的法律和制度保障。这实在是让中国的女性朋友们很羡慕的。—— 当然没有人(或很少人)是结婚时就想着离婚的,但是知道自己有很好的退路,也是放心的事。 也可以减少低质量的婚姻,多一点幸福的出路。
有很多夫妻为了孩子而勉强维持婚姻,但孩子都不笨。父母不快乐他们是知道的。让孩子在不幸福的家庭中长大,这对于他们有什么益处呢? 不如让他们知道,人生有多种选择和可能。 从小就学会举重若轻,知错就改,柳暗花明。
张爱玲一些小说人物被戏称为“女结婚员”,因她们以结婚、嫁一个有财产的人为职业。这当然也透露出人物境地的无奈。 但是现在来看,某些东西仍未改变。 结婚还是女性改变命运的一次绝佳机会。女人怕丑,男人怕没钱。 听起来像消费品与消费者的关系。
但我们知道男人也是无奈的。再无才无貌的女人抱怨起自己的人生来,也可以归结为自己嫁了一个没用的丈夫。 可极少有男人能把自己人生的失败全部归结于自己的太太。----这也是重男轻女,男尊女卑思想下,女性占的一个便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