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作伴,实际上是与性格作伴,你有要说的故事吗?/
这个问题第一遍闪过时,觉得是在问“陪伴老年人时,是与性格作伴吗?你是咋想的?”第二遍才看完整这句话,那么问题来了,是陪伴老年人,还是老年人互相陪伴?正常理解来说,应该是说陪伴老年人,其实是在陪伴性格。充分看到自己断章取义,逻辑后行。说起来,我还真的没有真的长久陪伴过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老年人,只有一些简单的经验。况且这个讲故事之前,先需要界定一下什么叫老年人,比如我老爹癌症去世,并没有经历老年。我的理解:一个老年人,该是知天命的状态。
二爷爷与我们家关系很复杂很矛盾,总体感觉不太好。他是那个逮着我爷爷也就是他大哥要骂一顿打一顿的人,但他是孤寡老人,患了喉癌之后,临终之前几个月开始变得不同,连我妈(在与二爷爷的关系上。我妈最代言恨的情绪)都要原谅他了,他想要在我们家去世——老家所在的一片土地是他从小长大的地方,只不过重新建了房子。见到我们开始说好话,甚至开始享受90多岁的他的嫂子我的奶奶的照顾(话说我奶奶责任心、同情心其实有限,她主动去照顾二爷爷我感觉很奇特),别人说是想要交换死在我家的福利,但我觉得不完全是,他很想回家,吵了一辈子,恨了一辈子,他只不过想要回家而已,但这个意图只在临终之前表达了出来,患喉癌这件事即可见一斑。
二爷爷去世之后,我爷爷有点傻了。平时看到弟弟都要跑好远,万一又被逮着打一顿了呢,都九十多岁的人。他弟弟去世之后,他沉默了,而且远离了人群。最重要的是,他开始长得像他弟弟,很不可思议,人老了长相还能改变。二爷爷和爷爷的例子和创伤有关。
大舅去世后,我参加葬礼时,和表姐聊了很多关于舅舅的事,以前舅舅是一个很沉默、安静、隐忍的、顾全大局的人,临终之前几个月,突然脾气很大,不仅仅是身体难受,而且还会跟表姐抱怨舅妈种种让他难受的事情,并且会因为不再能照顾好自己向女儿求助——这是他从不干的事。就好像他不再压抑自己,临近临终,他卸下了终身老大的重任,开始表达自己的情绪。这种感觉很奇特,终身扮演了一个沉默、安静、隐忍、顾全大局、深思熟虑的为弟妹负责、为家人负责的绝佳角色,生命的终端,他的阴影也面向了阳光,当然并不失态,安排好了舅妈往后的生活,死得悄无声息,干干净净。
总体感觉,性格是需要活出安整性的。我们努力一生,建构自己的形象,发展自己的个性,这只代言了性格的一个面向,另一面也需要用一种方式活出来。想起来,爷爷和二爷爷的性格相反的地方很多,到了很老的时候,互相活出对方,其实不难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