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或:有人,某人。应当是名不见经传的人,可能是孔子邻居之类一些人。
奚:疑问词,可以根据情况转译“为何、为什么、怎么”等。
为政:为,参与;政,政治。
书:专门指《尚书》,“尽信书不如无书”中的书也是指《尚书》。由于古代文字没有标点符号,还需要考证《书》云后面的句子中哪句是《尚书》里的文字,哪些是孔子说的。张居正、钱穆的《论语新解》中认为“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是古书里的,并且钱穆认为出自伪古文《沼陈》篇。但《论语注疏》、宋儒、辜鸿铭、李泽厚等都认为“施于有政”也是《尚书》的文字。而《周书•君陈》中有这样的句子“君陈,惟尔令德孝恭。惟孝友于兄弟,克施有政。”我认为,孔子说这句话的时候,并不是完全按照《尚书》里的原文来的,而是随口化用《尚书》中的句子,因此我认为三句都是书中所说;不过由于在解释时,“施于有政”在意思上与“是亦为政”连接很紧密,所以在最后的解释时,意思上应该连贯起来。
施于有政:施,实施、施行;有,助词。
是亦为政:是,这,代词,代指《尚书》中的三句话;亦,也。
奚其为:奚其,可以看成固定用法,用反问的语气表达肯定的意思;为,是。
这一节的意思解释如下:
有人曾经问夫子道:“你怎么不去当官从政呢?” 夫子回答道:“《尚书》中有几句话说,‘孝就是孝敬父母,同时还要友爱兄弟,在家中实施政治’,这也是参与政治。(否则你认为)怎么才是参与政治呢?”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说风凉话的人,奚落一下周围的人。比如像“你学习不是挺好吗?怎么没考上清华北大呢?”这句话中从发问者的角度考虑,他问的是孔子怎么不从政,也就是怎么不去政府中担任职务?但孔子巧妙的把问题偷换概念,把从政狡辩为参政,把参政引申到对弟子的教育中去。
孔子的思维导图跳跃性有点快,我把缺少的部分补足:
我从事的教育就在引导弟子“孝敬、友爱”,即孝悌,儒家观念中的孝悌是齐家的一方面,即在家庭中参与政治;我不仅让众弟子学习孝悌、齐家,而且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教育,正是这些教育,使很多弟子都积极参与到各种各样的政治活动中,如此算来,这还不算是“为政”吗?我本人就是这样间接的参与到政治中。
当代著名的美学家、教育家朱光潜在《谈修养》中曾多次提到,政治和教育是分不开的,政治家和教育家对中国青年的启发、引导是责无旁贷的。国家用政治的手段,提倡一些“美德”,反对一些“陋习”,也是实施教育的手段,反过来看,教师实施教育的手段让学生增“美德”,长“见识”,也是为了巩固国家的政权,二者密不可分。教育不可能脱离政治,而政治必然依赖于教育。
有人总是说教育只是教育,与政治无关,其实恰恰相反,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每个人都和政治息息相关,教育更是如此。孔子的教育的目的,显然是顺从当前的政治制度,也就是让教育为政治服务。修身齐家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通过适当的教育引导或躬亲实践才能获得;而教育引导是躬亲实践的前提,齐家乃是治国的前提。
由此可见,政教从来不分家,政府为了政局稳定会抓住教育,教育把每一代孩子都引诱到政府的彀中。反过来讲,想破坏政府的稳定,也从教育抓起,破坏了下一代,政府就会改朝换代。明白了这一点,对教育怀有非政治倾向的人,观点是否会有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