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至18日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生态文明建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生态环境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一头连着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一头连着社会和谐稳定。要深刻认识生态环境保护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始终保持生态环境保护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标准不降。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动摇。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得之不觉,失之难存。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就是“无本之木”,经济转型也就成了“纸上谈兵”。正确处理开发和保护的关系,就要“卸下GDP的紧箍,套上生态环保的紧箍”,始终坚持生态第一、环保优先,从根本上转变发展观念。
坚持依法治理环境污染和依法保护生态环境不动摇。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任重道远。加大生态文明法律法规宣传普及力度,强化环境监测结果的运用,充实基层环保执法力量。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突出精准、科学、依法治理,必须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构建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制度体系,坚决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零容忍、坚决不开口子,牢牢守住生态保护红线。
坚守生态环境保护的底线不动摇。保护生态环境,关系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没有别的选择,没有任何退路,必须要有“底线思维”。要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心中的“国之大者”,保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一事上不能有弹性思维和弹性做法,必须高标准严要求“坚持一张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蓝图”不折不扣干到底。只有“底线”守住了,我们才能实现生态与经济的比翼双飞,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抓生态就是抓发展。只要我们人人都做到守土有责,咬定目标不偏移,一代接着一代干,美丽中国就一定能如期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