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性自我攻击
我的自我攻击性很强,一直如此,我对自己总是有很强的攻击性,总是很讨厌自己,鄙视自己,贬低自己,这种情绪我已想不起是从什么时候习得,并作为一种习惯一直延续至今,仿佛攻击自己是一种特别擅长的事情。做任何事情,先自我攻击一番,自我嘲讽一番,然后才开始做,在做的工作中大脑中有两个我在打架,一个说我可以,一个说我不行,而同时我要耗费极大的精力,来完成两者达成统一战线。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养成了这样特别不好的习惯。让自己一直受苦到至今。
有时候以为每个人都如此,后来才发现并不是每个人都如此,很多人很享受自己对自己的认可,同时也坚持自己想要做到的事情。但我对自己的这种习惯性自我攻击,却仍然没有得到改善。
我真的没有自己想的那么弱
今天在整理东西的时候,偶然看到很久之前的一个笔记本。是一个小的笔记本:从2011年3月28日入职一家公司的时候,开始写的一个记事本,一写到了2014年3月份的样子,这个小小的笔记本记录了我很多想法。
也是从这个笔记本突然给我很大的触动,没想到自己竟然是如此有主见的一个人,从2013年的时候我就规划了自己的生活,会结婚,会生孩子,会买房子,这些内容都写在笔记本上,并通过自己的规划变成了现实。
原来我是如此有想法的一个人,真的没想到自己竟然如此的有主见。甚至自己都忘记了我曾写过这么一个笔记本。如不是整理东西偶然发现这个笔记本,甚至都不曾记得自己写过一个笔记本写了将近3年。如果不是从现在的自己反过来评价过去自己,我都不会产生如此大的震撼。
同时一件做了3年的事情,我也是说忘就能忘了。忘完了之后,继续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就是攻击自我。依然一如既往的习惯性的否定自己。人真的是很奇怪的一种动物。即贪婪懒惰,又乐观勤奋。同时人的大脑也是一种神奇的结构,时而理性时而感性。为什么会如此呢?
和大脑生理基础相关的理论
当前颇具影响力的脑研究范式为大脑研究和行为实验室主任麦克林(Paul MacLean )提出的【三位一体的大脑】(Triune brain)理论。此理论根据演化阶段,将人脑分成【爬虫脑】(Reptilian brain )、【哺乳脑】和【皮质脑】,并分别代表不同的心智状况和需要。三个脑就是不同的计算机,各自拥有智力、主观想法、对时间和空间的认知,与不同的记忆。
- 【爬虫脑】包括脑干和小脑,是最先出现的脑成分,麦克里恩称其为“R-复合区”。这是三个大脑里最原始的一个,组成了脑干,掌管“战斗还是逃跑”的反应,同时也控制多种基本的生物机能。
- 【哺乳脑】又称边缘系统,用来指代大脑中间的部分,这部分同样可以称作旧大脑皮层或中间脑(古哺乳动物脑)。是我们所简称的“情绪闹”。情感系统一向是爱恨分明的,一件事物要么“宜人”要么“不宜”,没有中间状态。在恶劣的环境中,正是依赖这种简单的“趋利避害”原则,生存才得到保证。整个边缘系统却是孕育情绪(恐惧、欢乐、愤怒、愉悦、痛苦等等)、注意力以及情感(情绪主导)记忆的主要温床。
- 【皮质脑】就是我们所知道的高级脑或理性脑,它几乎将左右脑半球(由一种进化较新的皮质类型组成,称为新皮质)全部囊括在内,还包括了一些皮层下的神经元组群。是脑皮质中所具有的高阶认知功能,令人类从动物群体中脱颖而出,麦克里恩将脑皮质称作是“发明创造之母,抽象思维之父”。人类大脑中,新皮质占据了整个脑容量的三分之二,而其他动物种类虽然也有新皮质,但是相对来说很小,少有甚至没有褶皱(意味着新皮质的表面积、复杂度与发达程度)。
麦克林提出,教条化与偏执狂、自卑感、对欲望的合理化等行为倾向都可以在边缘系统中找到生物学基础。按照他的理解,发出价值判断指令的指挥室,往往不是处于更高进化阶段的新皮质,而是边缘系统中相对低阶的古哺乳动物脑。前者产生的想法好不好,正确与否,都由后者来加以判断。
边缘系统与新皮质也有着千丝万缕的深入连接,二者联合操控着脑功能的发挥,任何一方都无法独立垄断人脑运行。
如何运用科学改变自我攻击
从麦克林的理论来看,人的大脑由三个不同的区域组成,而每个区域自成一派又相互联系。古哺乳动物脑负责发出价值判断的指定,边缘系统也即情绪脑负责对情绪做出是或否的判断,同时新皮质即理性脑运用自己的理性来对情绪做出相应调和。
从生理机制来看,人的内心确实会存在两种声音,一种声音从情绪脑发出,一种声音从理智脑发出。而最终做出何种判断,取决于当时是情绪脑占上风,或者取决于由理智脑占上风。
要改变自我攻击性,可以继续深入学习的两个理论是情绪abc理论和斯坦洛维奇的三重心智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