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黑的天空低垂,亮亮的繁星相随,虫儿飞,虫儿飞,你在思念谁…”一到夏季,宝宝们就成了蚊虫的思念猎物。看到宝宝的小嫩肉被蚊虫叮过后的红肿痒痛,妈妈们心中就如百蚁抓挠般,不能忍!要想在蚊虫大战中胜出,做好功课必不可少!
一、蚊虫为啥就爱叮宝宝?
蚊子主要依靠它头上的一对触角,运用视觉和味觉来定位它们的“肉靶”,汗液、二氧化碳、特殊香气、颜色都会给蚊子特殊的指示。
宝宝新陈代谢旺盛,运动量大,产生的汗液、乳酸等代谢物相对也较多,对蚊子的吸引力和诱惑力更强。
二、安全防蚊
所谓知己知彼,了解蚊子的偏好之后,妈妈们才能有的放矢。防蚊工作既要安全又要兼顾有效,物理驱蚊+防蚊剂两步走。
(一)物理驱蚊:
a.家中必备:纱窗、蚊帐、电蚊拍。
b.远离水滩、草木繁盛等蚊虫密集的地方。
c.降温、通风、勤洗澡。
d.植物驱蚊。艾草、金银花、薄荷等植物散发的特殊气味能对蚊虫起到一个隔离带的作用。
(二)驱蚊剂
美国环保总局EPA审核认证的驱蚊成分有避蚊胺(DEET)、埃卡瑞丁(Picaridin)、驱蚊酯(IR3535)以及柠檬桉。
a.避蚊胺
使用历史最久,所以它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一直是其他产品的“参考标准”。
但驱蚊胺对眼睛可能有刺激作用,经过口腔进入的话毒性较高,浓度和效力成正比:
b.埃卡瑞丁(Picaridin)
无论是安全性还是有效性,埃卡瑞丁都是一种很理想的驱蚊成分。在消化道摄入、呼吸道吸入和皮肤使用时都没有明显毒性,对皮肤和眼睛均不刺激,且不会引起皮肤过敏等问题。but!国内并不多见,购买渠道是个问题。
c.驱蚊酯(IR3535)
安全性方面,驱蚊酯与避蚊胺相比毒性更低、刺激性更小。在EPA上注册的相关文件指出,驱蚊酯在消化道摄入、呼吸道吸入和皮肤使用时都没有明显毒性,仅在接触眼睛时可能产生刺激。效度方面,同等浓度的驱蚊酯,和同等浓度的避蚊胺不相上下。
d.柠檬桉
“天然”和“有效”在驱蚊这事上真没太多关系,尽管现在海淘商家大肆宣扬“天然、无副作用”,但因为挥发性高,保护时间通常都很短,而且效果大约只有DEET的一半,需要反复涂抹才能持续驱蚊,频繁涂抹又容易给宝宝皮肤造成刺激。
三、不同月龄的宝宝如何选?
综合国际上各机构给出的安全建议:
* 2个月以下:不建议使用任何驱蚊产品,外出时可以在婴儿车上使用蚊帐来保护宝宝。
* 2-6个月:不建议使用含避蚊胺的驱蚊产品。
* 6个月-2岁:避蚊胺、驱蚊酯、埃卡瑞丁这三种成分的使用浓度都建议不超过10%。
* 2-12岁:避蚊胺浓度建议不要超过30%,埃卡瑞丁不超过20%。
so,妈妈们在选购驱蚊产品时一定要看清楚产品的标签,尽量不要买浓度和年龄标识不明确的产品。
tips:避蚊胺、埃卡瑞丁、驱蚊酯属于农药级别,为了最大限度的保障驱蚊剂的安全有效性,使用时需要注意:
a.避免喷洒到脸部、手部、伤口、易过敏的地方。
b.户外活动每间隔2~4个小时涂抹一次驱蚊剂
c.任何驱蚊剂都不可以用于2个月以下的婴儿,柠檬桉不能用于3岁以下儿童。
四、五花八门的驱蚊产品,要选哪款?
a.蚊香、灭蚊液
蚊香、灭蚊液是另一种很常见的防蚊措施,其中的有效成分主要是除虫菊酯、苯醚菊酯等灭蚊物质,这些物质通过侵害蚊子的神经系统,从而杀死蚊子,药效可维持6~8小时。虽说这些灭蚊物质都是农药,但只要是合格厂家出厂的蚊香,灭蚊物质的含量都控制在安全范围内,毒性不高,更不会产生致癌致畸效应。
b.驱蚊花露水
驱蚊花露水是在普通花露水的基础上加入了微量避蚊胺或驱蚊酯等驱蚊剂,和蚊香一样,虽然这些驱蚊剂属于农药,但只要在合理剂量范围内使用,就不必恐慌。
c.驱蚊手环
驱蚊手环直接渗入药水,不管是儿童还是成人,长期接触容易刺激皮肤,有过敏风险。而且对于户外全身性的驱蚊意义不大,不建议购买。
d.灭蚊灯
灭蚊灯的原理是利用蚊子的趋光性,用紫外线干扰蚊虫的飞行系统,当蚊虫触及外层高压电网时,即刻触电被杀死,从而诱捕蚊虫。但是真正能吸引蚊子的是动物和人产生的二氧化碳、气味和红外线,而不是紫外线,所以效果可想而知。
总之,没有一款完美的驱蚊产品,不同的活动场所进行不同的选择,才是王道!
五、蚊虫叮咬痒痛肿,亡羊补牢3步走!
百密一疏,万一要是宝宝被蚊虫叮咬了,妈妈们还得备一个plan B。
被蚊虫叮咬后,蚁酸会刺激宝宝的皮下组织中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引起痒感、红肿,很容易在叮咬的部位出现丘疹,有的宝宝还会出现水疱,医学上叫做“丘疹性荨麻疹”。
a.止痒
用碱性肥皂水清洗叮咬部位,或用炉甘石洗剂擦拭,止痒效果好又安全。
如果痒痒难耐,就需要就医,口服抗组胺药+外用糖皮质激素药膏。
b.消肿
轻微红肿,冷敷会起到很棒的效果,如果被叮得很厉害,有较大范围的红肿,可以用碳酸氢钠等弱碱性溶液湿敷。
c.防挠
皮肤挠破之后弄不好可能会细菌感染。安全的做法就是帮宝宝的指甲尽量剪短。
希望从此,夏天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