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初春时节下扬州,虽没有等到三月鸟语花香,却依然领略了扬州的独有风情,用心去发现去感受生活的时候,生活也赠与了美好以作答谢,一个有故事的地方,其风貌或许也不受限于四季轮换。
扬州这座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城市,在历史的篇章中曾有过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明清时期堪称中国的金融中心,而潮起潮落背后,分外发人省思……
游走于两淮盐总黄至筠之宅,个园,尚能感受当日扬州盐商之雄厚财力及其丰衣足食,这样一个有着二百多间厢房的私家园林,以青竹假山为名,园内种竹万竿,有一种说法是“个”字形似竹叶,故取名“个园”。个园是否属于中国四大名园之列,似乎难以考证,而我也仅去过四园之一拙政园。虽不比文征明参与设计的拙政园精细雕琢,个园却散发着某种淡淡的清幽,或许与其大片竹林有关,“清气若兰,虚怀当竹;乐情在水,静趣同山”。园主虽为商人,但宅子的布局与装饰,也透露出了文人般的情趣。住宅区域用了大量的桐木,配同青砖,色泽清淡雅致,而宅与宅间有着狭长通道以作分割,分为“福禄寿财喜”五路豪宅(现只存三路),或许园主本以为任时光荏苒,辉煌方可依旧。
明清时期国家垄断经营权,设盐业统一管理机构于扬州,造就了扬州的繁华与盐商的昌盛,随着官府与商人互为牟利,贪腐日益猖獗,待之后期经营权的转移与开放,专注于搞关系谋权利的盐商反倒失去了竞争力,变得外强内干,最终枯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或许就是这样的道理。精力花在何处,产出即在何处。不知为何想到了李隆基,开元年间勤政清明,盛世时期贪图享乐,最终酿成安史之乱……
扬州有一个全国唯一的雕版印刷博物馆,还未去前我只知道闻名遐迩的活字印刷,却不闻雕版印刷,其实中国古代的印刷术经历了从印章到墨拓石碑到雕版印刷再到活字印刷的阶段,可能因为人的记忆有限且善于取舍,脑中更多记住了那个最为辉煌的活字印刷,其实古代的大部分线装书均由雕版印制而成,这种技法肇始于隋唐,发展于宋元明,兴盛于清,扬州则是当时重要的刻书地之一。写样-上板-刻板-印刷-装帧,前前后后加起来有二十几道复杂工序,一本书的印刷不像今天的高科技自动化,而是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这一纯手工的技艺随着时代的变迁日渐被取代被遗忘,但它在历史上发挥的作用却意味深长,不容小视,活字印刷就是基于雕版印刷的创新,是对人工、时间、费用和产能的再思考,以及流程的再造,这样看来即便是某种过渡性的摸索与尝试,也必有其珍贵的价值与意义。当中国的印刷术远渡重洋,而后西学东渐,机械化也就此拉开了印刷技术的新篇章,雕版印刷或是活字印刷终究成了历史回眸,完成了存在的使命,或许就是这样的新陈更替才造就了人类的生生不息……如今印刷术的境遇也成了某种演进中的必然……
在汪曾祺的作品中听说过淮扬菜,这四大菜系之一,品尝后便喜欢上了它的清鲜平和,不浓烈不油腻,令人回味,而这也是扬州带给我的印象。漫步于瘦西湖畔,望着那源远流长的古运河,思绪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