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对盈利和亏损的解释是异乎寻常的,只有掌握了成本的含义,我们才能够准确地理解盈利与亏损。
成本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放弃的东西越多,代价就越高;放弃的东西越少,代价就越少;如果没有放弃,就没有成本。
举一个例子,我在街边买了一个碗,花了10元钱,准备用来吃饭。买回来发现,这个碗是乾隆皇帝用过的,现在市场价值10万元。那么,我继续用这个碗吃饭,成本是按10元算还是按10万元算?当然是按10万元算。因为我放弃的最大代价,是这个碗被送到博物馆,吸引游客所能赚回来的收入。
当我们得知这个碗不是一个普通的碗,而是一个珍贵古董的时候,我们获得了盈利。凡是盈利都是意外,英文叫作windfall profit,也译成“横财”。横财是在我们意识到这个商品的价值跟预期不一样的瞬间产生的。
重新估值不难,难的是找出盈利或亏损的原因
重新估值并不困难,困难的地方,在于要找到那些带来亏损或者盈利的资源。因为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资源往往都是捆绑在一起使用的。
例如,一家咖啡厅盈利了,由于这个咖啡厅是由一组资源构成的,我们不容易搞清楚,在这一组资源里,到底哪些资源带来了盈利。
可能是服务员的态度特别好。如果是的话,服务员的素质这一点就要升值,成本就要增加。因为如果不给这些好的服务员付更高的工资,我们就留不住他们。
也可能是咖啡豆质量特别好。这时候,我们就要重新评估咖啡豆的价值,要在市场上争抢这些质量特别好的咖啡豆。
也有可能是选址选对了。这时候,我们就要对负责选址的经理的能力重新估值,付给他们更高的薪酬。
盈利还有可能是连锁效应、规模经济等带来的,那我们就要想办法筹集资金,在这个环节上加大投资。
当然反过来也是一样。如果咖啡厅蒙受了亏损,我们得把造成亏损的原因找出来,降低对它们的估值,减少对它们的付费,让它们的所得恰如其分地反映其贡献。
最终产品的供需决定原材料的成本
成本决定论站不住脚
根据会计学,产品最终的价格,等于原材料成本的总和,乘上一个合理的利润率。这就是所谓的“成本决定论”。
例如,我有一辆二手自行车,现在拿去卖只值100元钱,怎么才能多赚钱呢?根据刚才说的会计学原理,需要增加这辆自行车的成本。我要给它上一道又一道的油漆,这样车的成本就变得很高,它就能卖很多钱了。但这样的车放到市场上去,是不会有人认账的。
供需关系决定商品价格,商品价格决定资源成本
合理的经济逻辑关系刚好反过来。不是产品的原材料决定了产品的价格,而是产品的供需关系决定了产品的价格。而最终产品的价格再反过来,决定它上面一层又一层、一环又一环的原材料价格。
政府拍卖土地不会推高房价
事实上,不是政府想高价卖地,就能把土地以高价卖出去的。政府之所以可以高价卖地,是因为人们对住房的高需求导致了高房价,而高房价才使得高地价成为可能。
政府免费派地和拍卖土地,会产生什么样的差别呢?区别在于:如果政府拿土地去拍卖,那么政府收到的土地出让金,就是明钱,这笔钱能够进入国库;如果政府把土地免费分派给开发商,开发商就会通过各种暗箱操作的办法,去争夺政府免费分派的土地。最后的结果是,政府本来能够收入国库的土地出让金,会变成暗钱,在官员和地产商之间私分。
经济学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叫“租”。
所谓租,就是对资产的付费。这里所说的资产含义非常广,包括土地、矿山、人的才能、发明创造,甚至是特权。只要能够带来收入的资源都叫资产,而对资产的付费就叫租。
以前有位歌星叫猫王,他在当歌星以前,是一位卡车司机。卡车司机的收入,假设是10万元,当歌星的收入,假设是1000万元,那么这多出来的990万元收入,其实就是猫王赚取的租。
也就是说,他当歌星的收入减10万元,减20万元,减500万元,减900万元,他都照样当歌星。这990万元是他白赚的,这就叫租。
社会成本问题在经济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政策含义。人们只有理解了社会成本问题,才能顺应社会和市场的基本运行规律,制定出因势利导的经济政策。
人们常常把“权利的行使应以不伤害别人的权利为界”这句格言,作为解决纠纷的金科玉律。但问题是,现实生活中,纠纷双方都可以拿这句格言替自己辩护。
所有的伤害都是相互的,我们得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这些案例:不是一方在伤害另外一方,而是双方为了不同的用途,在争夺相同的稀缺的资源:牛跟小麦争的是那块地,如果让牛吃小麦,那牛就伤害了小麦;但如果禁止牛吃小麦,小麦就伤害了牛。
科斯定律最流行的一个版本是:在交易费用为零或足够低的情况下,不管产权归谁,资源都会落到最有价值的用途上。
边际革命|不是越多越好
边际成本就是每新增一个单位产品所需要付出的新增成本;边际收入是每多卖一个产品能够带来的新增收入;边际产量是每新增一份投入所带来的新增产量;边际效用是每消耗一个单位的商品所能带来的新增享受。
讲个故事你就明白了。美国的罗斯福总统,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连任四届的总统。当他第四次当选总统以后,有位记者就问他:“第四次当选总统是什么感受?”罗斯福没有当场回答他的问题,而是请这位记者吃三明治。
吃第一块三明治的时候,这位记者觉得这是总统请客,无上的荣耀,吃得很舒服;吃第二块的时候就感觉平平了;吃第三块的时候,已经很难下咽了。当罗斯福把第四块三明治放到这位记者面前时,罗斯福说:“你把这第四块三明治吃下去,你刚才问我的问题,我就不用回答了,你自己会有亲身感受。”
资源是有限的,如何最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使其获得最高的效用?办法就是把资源分摊到不同的用途上,并确保资源在这些不同用途上获得的边际效用都趋于相等;如果出现不等,那就应该不断地把更多的资源挪用到边际效用较高的用途上,直到资源在这种用途上带来的边际效用下降到与其他用途的边际效用相等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