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低调绝美的神秘别墅 还原民国高官住宅体验 262
颐和公馆,前身是26幢20世纪初期所建造的独栋别墅,其中部分建筑曾作为当时重要历史人物的住处和使领馆所在地,如今通过保护修缮,被活化利用改造成历史文化酒店。朱文勃,11年开始参与负责颐和公馆内部细化工作,作为半个南京人的她,与颐和路历史街区有着不解的缘分。2014年颐和公馆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激励着每个为此默默付出的人。
▲一条颐和路,半部民国史。走进被法国梧桐包裹的颐和路,都市的嘈杂喧嚣逐渐转淡,老建筑的青砖鳞瓦把旧时故事娓娓道来。百余年前,这里曾是达官显贵集聚地,他们在庙堂之上挥斥方遒指点江山,也在这个被称之为家的地方留下过脉脉温情。经历过动荡的风雨,这里也曾沦落为混乱赤贫的棚户区,饱藏着生活的艰辛疾苦。大起大落不仅没有埋没原本的光辉,反倒是平添了些许岁月留下的沉静之美。
▲她们之间的缘分是早已注定的,2007年朱文勃路过颐和路文化历史街区时,好奇这些被围栏包围的废墟将有着怎样的命运。令人意想不到的是,4年后竟是自己参与负责修缮。守着修旧如旧的传统,用南京旧城改造中废弃不用的老砖来修补岁月的伤痕,用老艺人的手艺复原建筑本身的原貌。正是这些相契的血脉,才使得重获新生的老建筑散发着历史的古韵。
▲公馆内物品多为民国时期古董,此笔为已停产的关勒铭钢笔
▲颐和公馆并不是简单的复原当时的建筑风貌,而是提炼出经典元素,创造出为现代人可以接受和使用的新生活力。这里没有传统的黑胶唱片、留声机,也没有婀娜妖娆的旗袍美女,只有在衣食住行中不经意间透露出的复古韵味。传统印制的信笺纸,藏在筷头的梅兰竹菊雕花,棉麻材质的长衫,每幢建筑里都藏着近三百处的旧时物件。朱文勃说,纯粹需要懂得舍弃,或许放弃了流于外表的形式之美,才能真正守住时代的底气内涵。
▲颐和公馆曾经是远别市井的深宅府邸,如今也接纳着每一个普通人。游客可以穿过法国梧桐的林荫大道,参观这里的古宅旧所,欣赏不同时期的文化,与黄包车合影留念,喝一杯下午茶沉浸在慵懒自在中。这份情怀不遥远、不高冷,让人触手可及,从中还会获得一点巧思和趣味,或许这才是文化保护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建筑是流动的音乐,在那个岁月如歌的年代里,老建筑不可抹去的时光痕迹,总能在不经意间唤起人们美好的追忆。最具时代特色的不是舒展飘逸的长衫,婉约诗意的旗袍,而是极具年代气息的老式建筑。每当触碰这些斑驳倩影,仿佛故地重游,往事记忆历历在目,在回忆之余被这份古典之美深深打动。